从畅销走向速朽

  最近,一项大型的调查显示,上海的大学生、高中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调查表明,目前沪上高中生中有42%以上在上网,每天上网时间接近半个小时,而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却不到半小时,而大学生每天“挂”在网上的平均时间更是达到1个半小时之多。网上阅读之所以风行,就是因为它“快速、便捷,而且免费”,65%的高中生认为,他们选择网上阅读而不是书本阅读,主要是网上阅读更加便捷。同时,网络时尚化的语言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同。

    上海一家书店最近举行了一次成功的换书节,大中小学生是参与的主力军。但是笔者发现,在拿来交换的书中,畅销书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不少还是新版的畅销书。上海的孩子们在追捧畅销书的同时,却也造就了一大批“速朽书”。

    在这些兼顾“畅销”与“速朽”的图书行列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24重人格》、《哈利·波特》、《魔戒》、《蛋白质女孩》、《还珠格格》等,甚至连最新出版的《61×57》、《半页纸》、《阳光素描》等都出现在内。

    青少年在E时代“看书也要赶潮流”的全新阅读方式,是导致这些图书从畅销走向速朽的根源。出版者对青少年的这种阅读新习惯“对症下药”,采取“短、平、快”的运作方式,大批量地制造出各类畅销的“文化快餐”。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今的图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青少年读者就是众多买家中一大生力军。

    从网络阅读到“速朽”的畅销书,很难说是阅读方式的升级换代改变了孩子们的成长,还是孩子们的成长改变了阅读方式。其实,图书零售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抓住并积极培育市场。青少年就是最佳的培养对象,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对于书刊的认知度和鉴赏能力,也是图书市场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应负的责任。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