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究竟怎么了?

  前不久的一个招聘会上,记者像往常一样见到几家保险公司在那里设摊位招业务员,其中一家还设了几个摊位,分散在各招聘单位之间,大有网罗全场人才之意;还有一家索性“垄断”了一排摊位,气势绝对是全场之最。其实,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都有保险公司参加,各类媒体也均可看到大小埃险公司广纳贤才的信息。

    难道保险公司永远缺人?还是另有他因?在保险业,诸如此类让人不明白的事情还有不少。

分红险,卖疯了    保险公司业务员常以高额分红来诱人投保分红险,而事实上未来的分红是不确定的。

    一位知情人士这样给记者上了一堂数学课,他以某家寿险公司的5年期分红产品为例,经过很长时间演算,结果折算下来还不如银行定期储蓄率。尽管如此,还有许多人趋之若鹜。就上海地区分红险在整个人寿险的比例等问题,记者曾书面请教了上海保监办,但未得到明确的答复。据一位资深保险从业人员说,分红险在上海的比例可能高达90%。如果这个比例是真实的话,那它绝对是失调的。

    投资分红险作为一种新型险种,如此“深入人心”还是令人始料未及。除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大力推介外,银保合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银行与保险公司是有协议的,每年银行必须完成一定指标,如保险费用在这家银行储蓄,银行就可按照比例提取3%左右的佣金。另据一家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年末他们的分红险简直卖疯了。

    其实,保险的本质就是风险保障。现在,各大保险公司不要说分红,就连能否把本金还给投保者都是个问题。以前,保险公司的收益多半来自基金的高收益,而去年投资基金的情况却有些惨不忍睹。

买保险,送实物    各大保险公司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迅速拓展市场,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最近,新华人寿为鼓励消费者投保,推出了为期近半年的“真情回报”活动,活动期间消费者购买指定险种即可获得雨伞、牛奶等各种实物馈赠;在嘉定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更是把食用油放到了桌前,你买了这里的保险就可以拎走。而且,这样的例子似乎已司空见惯了。

    然而,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制定的《上海寿险代理人执业守则和职业道德十条规定》早在1999年1月1日就实施了,当时上海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参与了这一规定的制定并表示遵守。而《十条规定》明确规定:规范营销,不搞回扣诱保。

    也许,缺乏强制约束力的行规本来就是苍白无力、得不到遵守的。

理赔率,何其低    记者还了解到,国内保险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其保险赔付率相比相对较低,各保险公司平均赔付率还不到50%,有些保险公司保险赔付率只有30%。是天灾人祸少于其他国家,还是国人的避险能力很强?

    据一位知情人透露,逃避理赔、不履行基本义务可以说是一些保险公司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而且,一些保险公司对理赔服务宣传不够,也导致客户对理赔常识了解不多,理赔过程中证据不足,这些都造成了“理赔难”。再加上业务员流动性很大,也造成客户需要理赔服务时,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和人性化的指导。

    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将在5年内逐步扩大外国保险商的业务范围,种种对外国人寿保险公司合资企业的繁琐要求及限制也将逐步取消。可以说,未来几年,国内保险业面临的竞争将比现在更为残酷。

    我国保险业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迎头赶上,将来的境遇是可以预想到的。境遇是可以预想到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