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四大业务直面整合

  出版媒体集团:版权整合  与户外广告和互连网媒体相比,TOM出版媒体在内地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TOM无法直接制作出版媒体的内容。而对整合内地出版媒体的发行和广告网络,TOM也没外界想象中的那样热情。
  去年9月,TOM突破禁区获得三联书店合资经营公司49%股份,但不久之后传来消息说,三联旗下《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代理仍然落入天意华广告之手,而不是TOM在内地的平面广告代理公司———河南名胜。王先先的解释是,在与TOM合作之前,三联与天意华就已签订广告代理协议,“将来给谁代理,还要再看”。
  王先先还表示无意涉足在政策放开的专业发行领域,“因为尤其是新成立公司,发行行业利润不是特别高”,TOM暂时也不会将三联和《电脑报》的发行网络对接。
  TOM与《电脑报》的合作则仍未完全谈妥,王先先说双方还在就管理细节作最后的谈判。曾被市场看好的《电脑报》与《PCHome》(属TOM台湾城邦)的内容整合,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那么,TOM如何整合自己的出版资源?
  将视线投入台湾,TOM已对当地出版媒体做到了实质性控制,并占到台湾杂志市场的40%。2002年,TOM将在台湾拥有的全部收购业务合并成为城邦集团,今年2月17日,TOM又提出将城邦的股份从76.7%增持到88.4%。
  鉴于在内地和台湾分别拥有媒体出版渠道和内容资源,很自然地,TOM在媒体领域的整合就是要把台湾媒体引入内地。
  然而内地并未允许台湾媒体直接进入,TOM的如意算盘是借助早年合资的中图通文化有限公司,将台湾的媒体内容以引进海外版权的形式导入内地市场。中图通是TOM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成立的合营公司,拥有广大发行网络及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而TOM已通过台湾媒体授权已有150本图书和8本杂志。
  王先先还透露,有很多外国杂志在与TOM探求合作:“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途径,如果市场有这个空缺,而且是跟大杂志谈,TOM就有可能会去做。”王还提醒记者:“TOM跟三联书店合营公司中就有编译中心。”
  除去三联、《电脑报》和引入海外版权,TOM在内地的出版业务暂时不会有更多的动静,“因为跟三联和《电脑报》的合作就要花很多精力,而且作为试点也不可能遍地开花,一下子做很多”。
  对于出版媒体产业对政策的敏感特性,“TOM的思路是在现有政策和法规的限制下,积极申请,在市场准入的过程中走的快一点,步子大一点”。而从今年1月开始,王先先的名片上还多出一个头衔———云南省政协常委,“第一次进政协就做到常委,这说明政府对我有信任”。

娱乐集团:电影新贵  兵败亚视的阴影恐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笼罩着TOM。收购亚视时,王先先曾表示AOL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这样的媒体巨头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但收购亚视失利后,王先先立即表示不会再收购香港电视台,而王先先也深知“内地政策短期内不会允许我们直接介入电视台,TOM也不会去探求这一块”。TOM仅有的选择似乎就是,“从各个角度渗透到与电视媒体有关的媒体形式”,比如与代理CCTV电视广告的昌荣公司合作。
  但TOM高层已表示,今年的业务重点是娱乐业,王先先此前还曾表态,“做大娱乐业不一定要有电视台。”
  或许有些出人意料,TOM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电影制作业。
  2002年末,内地放开了香港公司投资内地电影的限制,王先先似乎也一直在关注电影产业,“香港的影视拍摄公司与内地的合作越来越多,内地有进一步开放的迹象,我觉得这个市场的空间也蛮大的”。
  与电视媒体相比,电影没有落地区域限制,亦少受意识形态干预,对于TOM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TOM旗下户外广告、网络广告、印刷媒体、电视广告代理、美亚宽频(提供视频点播服务)、鸿翔音像(正版发行渠道)等资源也可发挥协同效应,降低发行和宣传成本。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台湾城邦集团主席詹宏志是台湾顶尖制片人。
  只不过投资电影需投入100%现金,而TOM已很久没有对一个项目100%动用现金。但是从2002年开始,TOM的现金流已趋向稳定,所罗门美邦等多数投行认为TOM将在2003年实现税后赢利,投资几千万现金去拍电影也不足为奇。
  无论如何,TOM目前缺乏强势媒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如此,TOM的下一步棋令人无限期待。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