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照妖镜

  只要略加回顾,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在过去数十年变化异常迅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奇古怪的人和事走马灯似的不断出现,令人目不暇接。美国大公司安然火箭般的直起直坠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样一个时代调节一下我们的动静节奏,静下来读一两本好书应该是颇有裨益的。眼下就有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这就是美国记者罗伯特·布赖斯的新作《安然帝国梦》。此书中文版由伤害译文出版社于2002年12月与英文版同步推出。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当时只是一家规模中等偏小的天然气管道公司,在德州休斯敦这个石油之都,并无引人注目之处。然而短短十几年中居然“膨胀”成一个巨人,市值达685亿美元--居全美大公司的第七位,其股票市盈率曾高达70。但假的终归是假的,公司丑闻于2001年秋冬之交爆发,此后公司一败涂地。2001年12月14日安然公司股票收盘时仅为0.30美元,不啻废纸一张。公司许多高级管理人员早知内情,纷纷抛出所持股票,从中获得了巨额收益。而那些曾经以为该公司工作为荣的数千美国人则立刻面临着失业、破产的悲惨命运。一些持有大量安然股票的投资基金也跟着遭殃。许多握有这些基金股票的美国人,与安然素无瓜葛也跟着倒霉。笔者当时正在美国访问。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切。永远忘不了安然职工被扫地出门时凄苦迷茫的神情。他们的眼睛在问:为什么会这样?
    《安然帝国梦》一书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罗伯特·布赖斯先生以“调研记者”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采访了200多名当事人--包括一些愿意“开口”的高层主管。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查阅了大量资料数据。作者本人不懂会计,但安然丑闻中涉及许多金融和会计细节。他居然认认真真的向他的兄弟--一位注册会计师--请教了3761个问题,而在书中则以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普通读者也能明白。
    这本书无情地揭露了安然公司高层主管的贪婪和无耻,充满了翔实具体的细节,让读者知道那些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都做了些什么坏事,怎样做的这些坏事--包括下流的男女勾当。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指出的:“安然公司的破产并不是由于错误的会计方法或者糟糕的规章制度--虽然这两个因素曾经(现在依然)很重要,倒不如说安然的破产是由于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在向有致命缺陷的项目上押上数十亿美元的赌注的同时,丧失了道德良心和伦理准则”。极度的贪婪最终一定会导致极度的愚蠢。一些善良的中国人和善良的美国人一样,有时会受到某些大公司美丽外表的欺骗,受到大公司左右的媒体的蒙蔽,迷信一些大公司领导人“超凡的能力”和经营的“高招”。一些人觉得难以置信;美国市场监管体制如此发达和严密,怎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违法和腐败?仔细阅读这本书便可知道,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换一句美国人爱用的话说,这些问题是制度性和结构性的,远不只是“几只烂苹果”而已。
    金钱和政治的放肆勾结是安然公司发迹的另一大特色。书中提到牵涉安然腐败的美国官员和政治家就包括美国总统、阁员和国会参议员等。参议员菲尔·格拉姆拿过安然的钱,替安然办过事。但卷得更深的是他的妻子温迪·格拉姆。此人在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离任后立刻成为安然的董事。在任期将满的最后日子里,她“迫不及待”地通过了一条联邦法令,使能源方面的衍生工具合同免遭联邦政府管制。正是这些处于监督之外的衍生合同成为安然公司一夜暴富又一夜垮台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安然帝国梦》就是一面照妖镜,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商界和政界的“群魔乱舞”。
    《安然帝国梦》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美国公司的运作和一些商业交易。在我们的大学课堂和教科书里,金融衍生工具、财务审计、资产负债表外的实体、有限合伙制等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和枯燥。但是在此书对安然丑闻的详细叙述中,读者便可读到具体的内容与活生生的例子。尤其是那些弄虚作假的手法,我们在教科书中是很难看到的。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的繁荣有赖于公司和其他商业活动信息透明度的支撑。以政府的监管和公会的监督为一面,以盈利驱动的公司为另一面,这是一场矛和盾的不断交锋。安然公司玩的就是“障眼法”的把戏。
    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来思考安然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遂有“新经济”一说。这个发展有两个“风火轮”:一个是金融创新,另一个是高科技市场化。两者都同更大的市场风险分不开。市场和追逐利润的公司就不断地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放松监管。所以,美国政府在过去十多年来的管制解除或放松,的确有助于一段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埋下了公司破产、股市惨跌和经济衰退的祸根。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安然“帝国梦”很快就破灭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