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华科学文明史》独辟蹊径。这套书是在李约瑟生前由柯南·罗林改编的,并得到李约瑟本人的认可,中译本由江晓原策划、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翻译,今年春将全部出齐5卷本。一般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非常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山东画报出版社引进的《剑桥插图天文学史》,集中了国际上最权威的天文学史专家阵容,由江晓原和他系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翻译,是集可读性和经典性于一体的一部好书。 谈到去年的科学出版现象,胡亚东认为,去年出版科学史及科普方面的著作百花齐放,版面的编排都非常活泼,科普读物比正式的教科书更能开阔视野,它把人文的关怀引入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包括科普读物中最难做的化学,去年也出了些有意思的书,比如闻建勋写的《奇妙的软物质》和郭国霖的《步入化学新天地》。但是国内的科普读物知识普及的多一些,真正把哲学的思考以及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融入到知识中,有更好的人文品位的书,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江晓原认为去年的科技图书出版有两点非常突出:其一,是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促进了数学图书的出版。《古今数学思想》、《希尔伯特——数学中的亚历山大》(上海科技出版社),《数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数学史》(广西师大出版社)等一大批数学图书的出版,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科的知名度。 其二,很多人认为中国作者的科普作品总是写不好,能引起重视的科技图书大都是引进的,这个问题去年并没有本质上的改观。“看世界丛书”明年将全部出齐,这套丛书召集了20位中国作者开发原创作品,书的形式则尝试向国外看齐,究竟有没有可能使中国原创的科学图书成功地上一个台阶,现在虽不好定论,但至少有这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