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科普书吸引读者的灵魂

    当前,大陆科普书不景气虽然有各种原因,但自身存在的明显不足恐怕也是不能回避的。平心而论,这种不足当然不是诠释内容时在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上考虑欠周,而是因为与台湾地区及西方科普书相比缺少应有的那种感染力和吸引力。 

    科普书对读者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对此我们大多认同并身体力行,但经过努力效果不太理想时则会强调科普书的特殊性。科普书以诠释科学内容为己任,而科学最讲究真实,铁是铁、锚是锚,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像时下网上“博客”那般信口开河吸引读者,岂不违背科普书的宗旨?所以科普书不如其他大众类书籍畅销,似乎无可非议。可是仔细想想,好像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它不能说明目前图书市场上仍有不少科普书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原因。为什么同样都是科普书,有的甚至内容也差不多,境遇却迥然不同?不用多说,其中肯定存在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在悄悄地起作用。 

    我们暂且回忆一下历史。大约三四百年前,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对周围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不甚了了,“知识就是力量”仿佛耀眼的闪电,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知冲动,因为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自由和福利。那个年代寥寥无几的科普书出版如雪中送炭,又多又及时地介绍科学知识,可以满足广大读者迫切的求知愿望,所以采取高密度、填鸭式的科普呈现方式合情合理,谁也不会怀疑有何不妥。时针一下转到20世纪下半叶,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社会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知识信息量以几何级数的速率不断增长,一个人即使从小拼命学习也跟不上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该如何应对?教育和科普工作者终于意识到,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在知识爆炸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和求知者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潜移默化地领会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才是科普的关键所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科普好像又到了类似的变革时期。具体说就是,现代化的大千世界中,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借助电子网络,能够以空前迅捷的方式跨越任何物理性质的机构障碍,任何人只要愿意均可十分便利地学习和利用。套用经济学的说法,在目前的条件下,科学内容的供给与普通大众的科学需求,已经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科学内容的普及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取决于社会大众自己的爱好和选择。 

    如果认识到这种变化,相当数量的科普书如今遭到冷遇就非常好理解。科普书与读者意愿彼此本来就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信息包括科学信息传输异常便捷且近乎泛滥的大背景下,作者和编辑以为自己所打造的书理应受到读者欢迎,这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近年来大陆乃至台湾科普书的出版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或许就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真实写照。诚然,人类是文化动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无不受到后天文化环境的熏陶,读书、升学、就业、生活、教育孩子,那一样离得开科学?科学能使我们获取效益、带来财富和求得更好的发展,学习、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差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确实都会自觉学习科学。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西方国家科学发达,但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科盲,昭示科学传播和科普书编撰的艰难性和挑战性。要补充的是,其实人类还是情感动物,情绪或情感虽然高级动物已经拥有,可人类承继下来后对自身发展的效用之不可估量,却是始料未及的。以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为使命的人类,如果没有情绪、情感这一重要心理活动伴随,人类的活动将变得黯然失色,人类的幸福生活将无从谈起。由此推想,科普书不景气是否跟其编撰时忽视读者的情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联。要知道,每个人随便干什么事情,只要有好奇、兴趣、喜欢等情绪伴随,奇迹就会发生:生疏很快变为熟悉,困难马上变为挑战,苦恼瞬间变为愉悦,而且还乐此不疲、持之以恒、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大凡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能人巧匠,之所以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归根结底都缘于兴趣等情感。难怪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于是,笔者联想到科普书走出困境与读者兴趣的问题。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情绪,它跟消极情绪不同,能让体验者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亲近、摆弄和钻研所喜欢的事物。因此就科普书而言,假若其呈现的科学内容通过合理编排能唤起读者的兴趣,就等于给原本抽象的符号融入情感因素,情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因而兴趣便自然而然成了科普书赖以吸引读者的灵魂。调查表明,在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中,我们的读者其实并未与科学内容持对立的态度,他们购阅科普书的动因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某本科普书如果内容新颖离奇、情节起伏跌宕、知识悬念迭出、情境扑朔迷离,充满着唤起兴趣的各种要素,读者欲罢不能,甚至达到迷恋的状态——当然又不失科学的真谛——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借助这样的呈现方式,科学内容便能畅通无阻地传递,或许读者也会像类似“粉丝”崇拜“超女”和“铁杆球迷”看世界杯那样如痴如醉。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