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马——评朱琺《安南想象》

  “很可能,你、我,还有现在能够被统计普查到的所有人,都只是偏安于世界的一个副本中,顽强或是顽固地讨着生活,蝇营狗苟而不自知。绝大多数曾经存在过的奇异与意外,都遭有意挖改,被悉数删削,只剩下了乏味、单调,和触手可及触目可见的衰老。”

  朱琺在《安南想象》中如是写道。

  他用只鳞片爪的古典文献资料,把南方的各种古怪事物乃至妖魔,构造成了全新的世界。书写那些不容于正常秩序,不惮于片面和偏见的古南方怪兽。在日常、正常、通常之物往往空壳化的当下,既是一次对焕发古南方生机的努力,又是一场有关自我的回溯与找寻。

  今天,小艺给大家带来复旦教授马凌对《安南想象》的书评。

心猿意马——评朱琺《安南想象》
文/马凌

  在毅然决然告别豆瓣之前,朱琺的“豆名”叫“马达+s+狐猴”,有的文章会加上标记“马……猴案”。据他的学生揭露说,他曾在黑板上写下“心猿意马”,他吞吞吐吐地暗示说,马与猴组合的名字,是说思维不受拘束。感谢互联网的记忆,豆瓣上他的“普鲁斯特问卷”赫然在目:“什么是你最独特的个性?”——“心猿意马”。“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或许一本已经散佚的书:《博物志》原稿、《异物志》全帙、《西游记》祖本……”在他玩出花样的文字里,有一篇名叫《遭绑缚的行者》的伪翻译作品;还有一篇用《西游记》点评正宗历史著作的伪书评;又有一篇《猴年马……猴说猴》,伪冒说书人,实则把《西游记》的回目抄了一遍。综上所述,有充分理由认为,这个“马……猴”其实就是文字世界的齐天大圣,驭天马而行空,离经叛道,自得其乐。一句话,这位作者,他有反骨。

  早年间,他在豆瓣上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悖论爱好者,企图致力于:中华影射学、中华附会学、中华杜撰学”。无论是行为艺术“数米”、装置艺术“我的名字叫红·城堡”、大型《诗经》翻改作品《一个人的诗》、另类悖论诗歌《11111》、还有顽皮的《姑苏城神圣精怪不完全记录》,都在体现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今年,《安南想象》像一匹黑马冲上文坛,带着他和他戴着的标志性礼帽和礼貌。如果说表面的憨厚贴合他“古典文献学博士”“古籍所教师”的身份,但那根内在的反骨,一不留神就会戳出纸面。他的目标不是写一般的书,他要写的是“奇书”。

影射
  越南,中国古称安南、交趾,有深厚的汉文传统。作为古典文献学博士、域外汉文文献研究者、《越南汉文小说集成》副主编,朱琺多次去越南寻访古籍,积累了足够多的文献材料。其中,越南汉文小说的材料,用在上一本《安南怪谭》中;而中国古籍中有关安南和交趾的部分,特别是有关“怪力乱神”的部分,构成这一本《安南想象》的素材。

  庄周提及“齐谐”,列子言及“夷坚”,博物、志怪、述异的传统,在中国素有渊源。可惜在后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统序里,偏于“古怪”的部分虽然被好奇的文人墨客喜爱和转录,有时也躲不过被挖改、被删削乃至被销毁的命运。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与《山海经》和《博物志》相先后,是我国史上最早全面记载岭南风物的著作,包含现在越南北方的珍异物类和民间传说,可惜早已散佚,只有一些断章寄身在其他典籍里苟延至今。且又有大量不负责任的引用者,轻易窜改。于是要接近“原本”,只能通过这些不可靠的“副本”溯源而上,而这也就要依靠古典文献学的“钩沉”功夫了。

  《安南想象》的“奇书”性质,表面上看是作者以文献学的“钩沉”功夫,从历代类书和小说的相关陈述中,将关于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恠有选择性“复原”,一共二十九种,是张扬而盛大的“掉书袋”(注:为此得罪了一批读者)。但实际上,这并非复原“原本”,而是通过焊接和摆布副本们来制造新的“副本”。在第一篇《鸬》里,“我”已经发出感慨:“那个奇妙而玄奥、老生常谈却又捉摸不定的原本,只能归诸想象,付诸叙事,考证是乏力的,抒情是空虚的;当下世界,大率如此。”

  在一篇访谈里,朱琺夫子自道说:“在这本书里,我试图表述这样一个观点:或许我们是一个大世界中单调、乏味、理性、没有波澜的一个副本,这就是我写《安南想象》的一个基准线。”那么在一种副本人生里读书人该如何自处?作者开出的方子就是这本书:一本运用想象写成的书,一本用书写成的书,一本有波澜的书。安南想象,是安南对世界的想象,是中国对安南的想象,也是朱琺对安南想象的想象的想象,这不仅是钩沉,也是创世纪。

  朱琺就像那种神奇的“鸬”,将吃进的鱼(文献)变成吐出的鸟(小说)。所以,枯坐冷板凳的文人们看了恐怕要觉悟,他们微红了脸颊,卷起袖子,像本书作者一样发誓:“弱水三千,加我一瓢”。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