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策展一样布展 书展,除了书,“展”本身也越来越得到参展机构的重视。今年,读者可以在序厅通过“上海书展回顾展”沿着书展发展足迹一路走来,在展位里同样有沉浸式的展览可看可体验。
在上海高校出版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带来“沉浸式展览+互动体验、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的立体展陈。其中,“学府之雄——‘大夏百咏’篆刻展”将集中展示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一百方篆刻作品。书展现场,来自华东师大美术学院的师生还将每天题写书法书签,为读者送上有书卷气的礼物。“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从地球到宇宙,从过去到未来”概念展让书籍成为一扇扇通往广袤世界的大门,小读者不仅可以浏览地球40亿年演化的故事,观赏用“一平米”空间打造的博物馆,还可以化身工程师,尝试用多样化的材料搭建,甚至在新星球“未来城-X”,用自己的创意为太空移民设计家园。
以建筑设计专业闻名的同济大学出版社展区今年以园林大师陈从周的《说园》为概念,为读者打造了一方中式园林。这本书正是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后出版的首部图书,在“园林橱窗墙”,《说园》首版、典藏版和德文版等将齐齐展示,还有一面“园林洞洞墙”带来“行走江南园林”系列文创,扩香片、书灯、环保袋、笔记本、车线本等多款产品,与读者一起“探寻诗意栖居,感受四季呼吸”。
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然是“对门邻居”,两家出版社都把校门“搬”到了现场。去年入驻圆厅,让人眼前一亮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今年继续升级展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简约风格结合,门头采用“盘扣”打开的设计,与此呼应的几个盘扣式书架上,锦鲤在荷花间嬉戏,中式味道扑面而来。
“像策展一样布展,不管是书还是文创,都是为了推广有书香的生活方式”,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告诉记者。今年,上图公司将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上海旧书店“搬”到现场,面积紧凑,细节满满。比如,上海旧书店板块主打“淘书乐”,书架是20多年前福州路上海古籍书店所用的,“古籍书店正在装修,希望用这种方式唤起老读者的亲切感。”对面的博古架将放上线装书,加上文人书房摆设,让读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七个展桌都将采取同主题的图书与文创融合展陈的方式。
更加融合的体验 逛遍展场,记者有一个明显感受——今年上海书展更跨界也更融合。往年曾经设立的“未来阅读”等展区不再单独设置,而是将新的阅读方式和媒介融入整体布局。哔哩哔哩(B站)带来“好奇星人知识屋”,樊登读书与世纪出版共同呈现直播间,阅文集团、喜马拉雅、七猫等展商都可能出现在移步换景的展览途中,带来更多邂逅的惊喜。
在东、西阳光篷房,都可以找到上海书展吉祥物“逗点文创”的独立展位,尽管商品还未上架,读者有望带走更多有上海书展独家记忆的文创。今年,书展主办方还顺应读者需求,推出了官方集章册。西阳光篷房为阅读生活跨界展区,第一铅笔、晨光文具、百新文化用品等将带来文具文创盛宴,中国邮政也设立了面积不小的单独展位。东阳光篷房为阅读生活跨界展区和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的联合“地盘”,首次出现在书展的“上海老字号集市”同样能在两个篷房找到,怀旧风的布置有望成为可买可逛的打卡点。
“今年童书板块设了7个收银台,比去年又加1个”,童书嘉年华板块负责人、上海书城总经理助理周静告诉记者,虽然童书板块面积比去年略小,但超过1万种童书数量不少,“特别是中信童书、读客、小博集、爱心树等都带来了更多特价书,让利读者,相信会让小读者和家长不虚此行。”周静看好融合展陈的布局,“文具、杂货、老字号商品,都是读者愿意消费的。”同时,今年童书嘉年华活动区移到了入口处,“小读者进门就能看见,更加人性化,曹文轩、沈石溪等大咖有多场活动。”
据悉,因应高温天气,主办方将在展馆外排队区配备户外雾化喷淋系统,在展馆内部多处设置休闲区,现场还设有多个餐饮商铺,为读者提供休息、用餐等多元化服务。西一馆一层圆厅对面及东一馆一层全家超市服务点附近,分别设置两个免费取水点。为读者提供线下购票等服务的便民服务点也已在现场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