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书展丨《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研究》新书发布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规制与风险防控


  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这一本来属于纯粹技术问题的新生事物在法律、哲学、伦理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可能产生相应的刑事犯罪风险。

  2024年8月2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刘宪权《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研究》新书发布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钱敏出席活动并致辞。

  钱敏在致辞中对刘宪权教授连续十年参加上海书展并带来学术研究的璀璨成果和知识丰富的学术讲座,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感谢。她提到,这十年来,刘宪权教授的科研历程始终和上海书展相伴,从未缺席。每年上海书展,刘宪权教授都有重量级的新书在上海书展发布,受到学界同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015年刘宪权教授第一次参与上海书展就带来了分量十足的《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为理论界、实务届提供了重要的刑法学授课、研究范本。2017年刘宪权教授撰写的《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不仅为全国开展金融犯罪的相关课程提供了基本指引,书中的诸多观点更是被司法解释吸收采纳。2018年、2019年,刘宪权教授连续出版《人工智能:刑法的时代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观》,引领推进了国内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研究的方向。

  今年,刘宪权教授再次聚焦人工智能犯罪领域,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及其可能引发的著作权犯罪、数据犯罪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出《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研究》《刑法学研究(第16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问题研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刘宪权教授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犯罪问题”为现场读者带来学术讲座。讲座中,刘宪权教授首先聚焦人类社会四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革,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和技术特征。其次,从刑事责任的角度论述刑事责任主体理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主体资格,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涉及的著作权犯罪和数据犯罪为例,为读者讲述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法律属性、保护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法理根基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机制的系统构建等问题;对涉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犯罪进行概述,并且在梳理涉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之后提出相应的刑法规制路径。讲座的最后,刘宪权表示,刑法研究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刑事风险进行预估,探索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法,并应提前明晰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承担路径,刑法学者作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发展的领路人,应当树立前瞻性的刑法理念,做好充分的风险防控准备。

  讲座结束后,活动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读者们排起长队购书请刘宪权教授签名并合影留念。


相关阅读


《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研究》
刘宪权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8

  经历了六十余年的迭代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然成为继蒸汽机、发电机与计算机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锋力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强烈推动下,我们已经正式迎来了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这一本来属于纯粹技术问题的新生事物将会在法律、哲学、伦理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可能产生相应的刑事犯罪风险。本书从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的分析出发,阐释了传统刑法理论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进而提出了刑法应对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的基本理念与具体路径。



《刑法学研究(第16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刘宪权 主编
龙敏 副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3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引发社会生产力的新一轮变革,进而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刑法理论上有必要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涉及的各种犯罪类型,以及可能对传统刑法理论造成的冲击作出深度考量和前瞻性思考。该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认定,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及数据被遗忘权等问题予以深入考察与分析,以期能够助益广大学者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刑法规制的理解与适用。该书分为“博士论坛”“专题笔谈”“理论前沿”“热点透视”四个专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