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人间烟火,奔赴远方的蓬勃|朱山坡《萨赫勒荒原》新书发布

  朱山坡在获得“林斤澜小说奖优秀作家奖”时,颁奖词这样写道:朱山坡专注于对“南方以南”的执着挖掘和倾情书写,成功构造了他独特的文学地标,以令人信服的构思和激情、理性兼备的叙述,彰显了当代短篇小说的超凡魅力。

  但是在这部新作《萨赫勒荒原》之中,我们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朱山坡。

  本书像一部穿越荒原的公路电影,抛却人间烟火,奔赴远方的蓬勃,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如影。



《萨赫勒荒原》
作者:朱山坡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萨赫勒荒原》之中,九篇具有生长力的小说,连缀成一部穿越荒原的公路电影。

  第一幕来自于同题小说《萨赫勒荒原》,它将本属于作家的南方背景从中国拉向了遥远的非洲,并深刻地昭示了每个人都身处荒原,荒原无处不在。究竟谁能真正穿越荒原,邂逅远方的蓬勃与陌生?

  第二幕《索马里骆驼》写父亲,一个远在非洲的医生,他骑着骆驼回来将母亲接走,却创造了一个非洲人眼里非凡的女英雄。

  第三幕则开启浪漫篇章——《卢旺达女诗人》讲述了卢旺达女护士为爱奔赴中国,以一首情诗火遍全网,最后却放弃爱人,只身回到故乡。

  如果说《卢旺达女诗人》讲述了感性的浪漫,那么第四幕《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则体现了一种理性浪漫:一生惧怕闪电却又疯狂追逐闪电的摄影记者,希冀以闪电劈向人生所有黑暗,却才是那个藏在黑暗背后的推波助澜者。

  第五幕开始,一切仿似进入了一种黑暗而深邃的空间:夜泳的四人队伍逐渐失散,有人潜进惠江的旋涡,有人夜遁自此抹去人生的痕迹。(《夜泳失踪者》)

  第六幕《一张过于宽大的床》开启了以生活中再惯常不过的物体,照映现实的能力。它书写了用尽一生等待初恋情人的六旬老者,等到的却是荒诞不经的物是人非……

  第七幕书写了一把会释放人们内心黑暗与恶意的椅子,展现出人世间的诸多挣扎与呼救。(《午夜之椅 》)

  第八幕《香蕉夫人》开启了我们发现真相的能力。它通过种种希冀的破灭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真面相,要等到破败以后才能看得清楚。”

  电影收束于《野猫不可能彻夜喊叫》的挣扎之中:只能躲在黑暗里整夜歌唱的抑郁症患者,连最寻常的阳光都成为奢望。

  朱山坡

  小说家、诗人。出版有长篇小说《懦夫传》《马强壮精神自传》《风暴预警期》,小说集《把世界分成两半》《喂饱两匹马》《灵魂课》《十三个父亲》《蛋镇电影院》等,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奖、《雨花》文学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多个奖项,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收获年度文学排行榜、扬子江文学评论排行榜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