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也不敢松懈,老伴还是走丢了|《失智失踪》书摘


丈夫失踪,不想告诉任何人
——长谷部武俊·75岁

本文节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失智失踪》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石雯雯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1月,我们来到了位于东京板桥区的高岛平住宅区。

  此处为经济高度增长期内建设的国内少数的大规模住宅区,老龄化比例已超过了40%。

  在300人的名单中,包括居住于此的一名男性的名字。

  长谷部武俊,75岁。2013年7月下落不明,12天后,他的遗体被发现。

  虽然采访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工作,但初次拜访当事人时,我们仍感到紧张与不安。站在玄关前,我们想象着,接下来见到的人是怎么样的人呢?哪怕是有一点小小的提示也好啊。在这样的集体住宅区内,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居民线索的就是信箱了。能确认名牌的话,至少可以避免找错采访对象。我们有着这样的习惯,通过观察当事人的信箱,看一看有没有装防盗用的挂锁、信件是否很久没取,随后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采访对象的样子,一边按下门铃。

  只见当事人的信箱上插着写有“长谷部”字样的名牌。也就是说现在此处也有当事人的家人居住。我们拾级而上,按下了当事人家的门铃。

  “你好,我们是NHK的……”

  我们想要提出采访的请求,但不知何故难以开口。

  “我们正在对认知症老人的问题进行采访……”

  门被稍稍打开了一些。

  我们告知了来访目的之后,站在门另一侧的女性脸色瞬间暗淡了,她微微颔首。

  果然,当事人已经去世了。

  这名衣着干净整洁的女子也许就是武俊的妻子吧。

  面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她也许是回忆起了事发当时的情形,她捂着嘴的手正微微颤抖。虽然没有言语,但我们能够感受到此刻她内心的悲伤。此前我们也曾就案件或事故进行过调查采访,但采访死者家属总是令人心痛。

  “能稍微请教您几个问题吗?”

  我们狠下心来,提出了采访的请求。

  这名女子表示,家里有些乱,若不介意的话请进。她正是长谷部武俊的妻子,伊纱女士(75岁)。

  伊纱与武俊于1969年结婚,此后一直居住在高岛平住宅区。15年前,武俊从东京的一家公司退休,独生子也已独立,夫妻俩便开始了二人生活。约4年前,一直安享晚年的武俊出现了认知症的症状,他会反反复复问孙子的名字。去附近的医院就诊后,得到了疑似认知症的诊断结果。

  最初,武俊一边接受看护服务,一边正常生活,但是随着症状的恶化,有时武俊会在夜间发出似是恐惧的叫声。医生告诉伊纱,这是路易体认知症的一种症状,患者会出现幻视,看到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一天,夫妻俩前往附近的药房买东西的时候,武俊失踪了。出了住宅区,仅隔了一条马路,便是药房的所在地。当时伊纱正走在斑马线上,信号灯快要变成红灯了,于是她急急忙忙地过了马路。回头一看,武俊正在等信号灯。伊纱放下心来,进入药房,取完药后,她看向窗外找寻武俊的身影,才发现武俊不见了。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

  此前,武俊有过两次走失的经历,都被警察在附近发现,得到了救助。因为那两次都发生在自家附近,伊纱想着,这一次一定也不例外,于是她径直赶往派出所寻找武俊。但是,这一次武俊真的失踪了。

  武俊失踪过后12天,伊纱接到了警方的电话。她得知,在自己报警后的第二天早上,武俊的尸体在流经附近的荒川河道内被人发现。发现尸体的是河对岸的埼玉县,县警与警视厅之间的交流不利,因而未能及时告知。荒川,正是夫妻俩一直散步的场所。

  从武俊失踪到得知他的尸体被发现的这12天里,伊纱没有向附近的邻里透露过半句丈夫失踪的消息。究其原因,伊纱痛哭失声:“我不想告诉任何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面对因我们的贸然提问而情绪失控的伊纱,我们不知该如何安慰,于是将视线转向了隔壁的起居室。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了佛坛内摆放着的遗像上。照片上的武俊表情柔和,是比较年轻时照的相。

  “您丈夫生前是个温和的人吧。”

  循着我们的视线望去,伊纱立刻明白过来,这般答道:“嗯。但是他的照片也只剩这么一张了……”

  我们没懂伊纱话中的含义,她便径自向我们讲起了照片的故事。

  过去,当夫妇俩出去旅行的时候,武俊经常会在旅行地抓拍各种照片。武俊死后,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伊纱意外地发现了许多被涂黑的损坏了的照片。而且,每张照片仅有武俊的脸被涂黑。

  看着一张张被涂黑的照片,伊纱感到羞愧。丈夫是不是因为自己得了认知症而无法原谅自己呢?而她竟然未能察觉丈夫的心情,她有愧于自己妻子的身份。时至今日,看到那唯一一张未被损坏的照片,伊纱仍不禁流泪。

  事实上,在武俊失踪的那一天,伊纱曾带着武俊拜访了东京都内的专科医生。由于武俊频繁出现幻视症状,还时常因走失而麻烦警察,伊纱便带着他找医生咨询。如果更早就诊的话也许能防止悲剧的发生……伊纱不断地责备着自己。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