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斋经解》(全三十册)影印說明

  先生自撰《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録》,著録藏書精華近千種,其中各類稿本(手稿本、鈔稿本)約四百種,各類鈔本(舊鈔本、傳鈔本)百五十種,兩者相加,數量逾於刻本。鈔稿本中稱「吳縣王氏學禮齋(抱蜀廬、蛾術軒)鈔稿本」者約百三十種,平生學問志趣,精神財力,實皆蘊於其中。先生於所收集傳鈔之稿鈔校本,原有陸續彙編叢書之計劃。擬編叢書,現知有《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學禮齋叢書》、《抱蜀廬叢書》諸題名。《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之名,見於先生親筆所擬備選書目(見書影)。觀其所選,悉爲清末民初人經學著述,苦心收羅,半經重鈔。其書或前賢考訂經籍之小種著作,爲清代兩《經解》所未載者;或雖曾刊布而流傳未廣、影響未著者;或並世學人之專著(如張錫恭《喪服鄭氏學》、曹元弼《古文尙書鄭氏注箋釋》等),因撰著完成已入近世,迄未刊行而稿本獨傳者。林林總總,足備後世研討經學文獻之助。

  新編《學禮齋經解》,係據先生所列《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子目,取校復旦圖書館所存先生遺書,遵循先生編纂意圖而選印成書。先生所列書目數逾百種,現收入《學禮齋經解》者僅六十八種,除兩種外其底本悉採自先生遺書,多爲復旦圖書館所藏,不泛及他家藏本。先生書目所列之原學禮齋藏本,今已見藏其他圖書館者,複製影印,且俟諸來日。《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子目未見本館及他館著録者,止得暫付闕如。其中清王貞撰《爾雅字句蒙求》一種,係著者寫於《爾雅正文直音》眉端者,一書而實存兩書。又漢鄭玄撰《論語鄭氏註》二卷、晉徐邈撰《毛詩音》殘存三卷兩種,係先生據敦煌寫本之攝影件(其中一件爲傅增湘老人貽贈)。收入《學禮齋經解》之書已見於《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録》著録者,即取先生書録冠於各書之前,以明其撰輯原委,作爲導讀。新編《學禮齋經解》子目,經與《皇清經解》《續皇清經解》及今人新編《清經解三編》《清經解四編》比勘,書名重合者僅三五種,因所採底本不同,仍予收入,不避重複。先生擬編之《學禮齋叢書》《抱蜀廬叢書》,其整理出版則俟諸他日。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先生擬編《學禮齋經解》計畫,逾七十載始部分實現,爲此深感上海人民出版社執事諸君成全之美。先生之學術信今傳後,沾溉學林,世蒙其利,諒無異言,而發揚光大,責在後人,文獻同志,能不奮勉。

                  己亥冬日古烏傷後學吳格識於復旦大學光華西樓



《学礼斋经解》(全三十册)
王欣夫 编
吴格 整理
定价:9800.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2.8

總目錄

影印説明
第一册
【易類】
周易本義辨證六卷凡例一卷
易象集説附錄不分卷?清彭定求撰

第二册
鄭易馬氏學一卷
于氏易説一卷
【書類】
尚書集解三十卷敘説一卷
尚書日辰考證一卷
禹貢地名集説二卷

第三册
【詩類】
毛詩故訓傳裨二卷
毛詩學□卷(存卷一、二、五、七)

第四册
説詩一卷
涉江詩説一卷
韓詩内傳并薛君章句考四卷附編一卷
毛詩音□卷(存卷十六至十八)
詩古音三卷

第五册
【禮類】
周官祿田考補正三卷
禮經大義一卷

第六册
喪禮鄭氏學□□卷(存卷四之一至三、卷五之一)

第七册
儀禮圖不分卷
儀禮古文今文考一卷
儀禮今古文疏證一卷

第八册
禮經漢讀考十七卷

第九册
逸禮大義論六卷
逸禮定論五卷周人明堂月令篇一卷

第十册
禮記古訓考一卷
禮記參訂十六卷

第十一册
漢世别本禮記長義一卷
鄭氏原本禮記存義一卷
禮記熊皇異同一卷
夏小正釋義十二卷

第十二册
禮記鄭讀考四卷
五禮通考條辨二卷

第十三册
【春秋類】
古文春秋左傳十二卷
春秋集善十五卷

第十四册—第十五册
春秋經傳集解考正七卷

第十六册
穀梁逸禮一卷
春秋穀梁傳釋文校勘記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

第十七册
【孝經類】
孝經義疏補訂補一卷
孝經集證十卷
孝經集解一卷
孝經集注不分卷

第十八册
【四書類】
中庸補注一卷
論語鄭氏注□卷(存卷二)
論語正義補一卷
論語皇疏考證十卷
鄉黨禮説一卷
讀四書偶筆一卷

第十九册
【爾雅類】
爾雅字句蒙求三卷
爾雅釋文補三卷

第二十册
【羣經總義類】
漢石經殘字證異二卷
經字考二卷
九經古義參證一卷
鄭氏經學考不分卷

第二十一册
敬齋經説六卷
述古堂經説六卷

第二十二册—第二十五册
【小學類】
讀説文段注記不分卷

第二十六册
説文引經考不分卷

第二十七册
説文古本考補證二卷
説文答問疏證六卷
説文叢説一卷

第二十八册
説文聲統十七卷首一卷標目一卷
復古編校勘記一卷
埤倉一卷
文字索隱不分卷

第二十九册
集韻校勘記十卷

第三十册
切韻啓蒙不分卷
釋龜二卷
一鐙精舍甲部稿八卷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