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音乐 广西学校选择山歌编入音乐课教科书

  “大瑶山上呵茶叶绿幽幽,瑶家人的好日子刚开了头。‘十六大’春风又吹起,幸福生活哩更上层楼”……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一所小学,年轻的女音乐教师吴欣正领着孩子们放声歌唱自编的山歌。 

    在这所小学的三年级(1)班,孩子们打开摆在课桌前的音乐课本,目录上的黑体字跃入眼帘:“第二课,演唱——影片《刘三姐》选曲,听赏——《壮乡春早》、《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活动——对歌”;“第四课,演唱——《侗家生活节节高》”…… 

    广西教育厅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开始在广西各地使用的9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音乐》,是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印的。它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一套教材。学科编委会的专家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了一些我国优秀民歌以及广西各民族的山歌编入教科书里。 

    广西在中国享有“歌海”盛誉,壮乡人民爱唱山歌。广西的歌节更是数不胜数,如壮族“三月三”歌节、民族传统河灯歌节,京族的歌节“唱哈节”等。爱歌、唱歌的民风哺育了山歌,而山歌在这片土地上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强大的生命力。 

    山歌进课堂,老师们更加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市实验小学,22岁的女音乐教师杨海丽老师不但在音乐课堂里运用幻灯机、录音机、VCD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孩子们感受山歌之美,而且还结合第二课堂,为学生们组织了“民族声乐演唱”、“民族乐器演奏”兴趣小组。 

    山歌赢得了城市里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小学生们的青睐,更赢得了壮乡苗寨淳朴的孩子们的喜爱。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韦勋说:“跟老师学会唱山歌和听赏民族乐曲以后,才发现原来觉得‘土’的东西里面藏着很棒的内容。” 

    山歌不但丰富了音乐课堂,还成为了老师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创新手段。记者日前在宜州市实验小学看到,作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杨海丽正领着孩子们齐声合唱被当地群众广为传唱的山歌:“‘三个代表’三根弦,三根琴弦紧相连。宜州人民齐奏响,歌乡文明谱新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