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个别学校的领导与不法分子相勾结,强令学生统一购买盗版教材教辅,坐收渔利。有的甚至公然翻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按原定价格向学生收费。
其实早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在教材出版和发行两大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垄断局面,使教材的价格真正地降下来。然而从报道来看,教材教辅的发行仍然由少数不法出版发行商和个别学校领导联合垄断,导致盗版盛行,增加了学生负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权益。
针对不良现象,政府部门几乎年年都组织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的专项行动,然后却屡查屡犯,收效甚小。人们常说“杀鸡儆猴”,现在却是鸡杀了一只又一只,可猴子却依然无法无天,逍遥法外。之所以如此,皆因教材教辅的购买权依然被学校或明或暗地垄断,而盗版教材教辅的利润依然丰厚诱人。其实,要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收权”和“还权”,打破学校对盗版教材教辅的“事实垄断”。
首先是“收权”,即义务教育教材由政府统一采购。现在,全国各地都陆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学费、教材费等一般由公共财政“埋单”。既然是公共资源,教材采购就不应该由学校或某些部门来控制,而应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因此,义务教育教材应该由政府统一采购,这样不仅可以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中小学课本价格,而且有利于建立一种反腐倡廉机制,使教材发行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方位监督的机制当中,在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抑制腐败。只有在《政府采购法》的指导和监督下把义务教育教材纳入法制体系,通过补充立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制,才能确保教材这一资源得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被开发和利用。
其次是“还权”,把教辅选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与教材的公共性不同,教辅需要个人掏钱来解决,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然而,现在不少学校却打着“为学生着想”的幌子,剥夺了学生的教辅选购自主权,采取统一强制购买的形式。如此一来,就给学生造成了诸多麻烦:一是在图书市场本可以低价购买的教辅却需要在学校全价购买,增加了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负担;二是学生教辅一定年限内本可互相交换,循环利用,但因为学校强制购买,导致大量教辅闲置浪费。此外,因教辅经营利润丰厚,所以容易滋生腐败,影响廉政建设。正因如此,所以必须把教辅选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教辅采购成本,节省购书支出,给学生减轻负担,而且还可以让教辅进入循环流通,节约纸张从而节省资源,倡导了环保理念。
教材由政府统一采购了,教辅由学生自主选购了,这就意味着公共的归公共了,个人的也归个人了,再也不是学校的“独角戏”了,盗版教材教辅自然也就没有市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