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张江科学城迎来30岁生日
从1992年的17平方公里 到如今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
张江科学城高歌猛进 青春的无限可能一次次扩容
它
坚持全球格局,成为怀揣远大抱负的理想之城 坚持自立自强,成为策源潜力卓越的创新之城 坚持五湖四海,成为事业蓬勃发展的包容之城 坚持人民城市,成为城市功能完善的人文之城……
而立张江正青春
而30年前 在阡陌乡野之上创造出一个崭新之城的那段开拓史 也值得被 重新记起

《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定价:148.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4
下文选摘自《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
【口述前记】
吴承璘,1940 年 9 月出生。曾任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副厂长,上海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轻工业部群星集团副总裁、群星工业公司总经理,张江高科技园区党委书记、总经理,浦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市外资委常务副主任等职。1993 年 5 月任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6 月兼任浦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带领张江开发区从一块农田变身为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之一。
1995 年 9 月后,任上海市外经贸党委副书记、市委经贸委副主任、市外资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分会会长,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等职。
口述:吴承璘
采访:谢黎萍、郭继、周奕韵、黄啸
整理:周奕韵、郭继
时间:2018年6月13日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是1992年7月28日挂牌成立的。那时,我还在北京任国家轻工业部群星集团副总裁兼群星工业公司总经理。1993年1月我回上海休假期间,见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他听了我在轻工业部工作的情况后,即要我回上海到浦东张江去工作。于是,在这一年的5月我辞职回到上海,被组织任命为张江开发公司党委书记、第二任总经理。6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又任命我为浦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从此,开启了我与张江的一段缘。
“三个步骤”成功突破开发困境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就为张江定下了坚定不移的目标——建设一个真正的高科技园区,推动我国教育、科研、产业发展,尽快与世界高科技发展接轨。但是,已开发一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仍是一片绿油油的农地,白墙黑瓦的农舍零星地点缀在农田间,半点开发区的影子也见不着。我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而且,那时我和我们公司的员工对于如何把这片土地开发成高科技园区,如何着手,如何定位,资金在哪里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系统的思路。好在市领导非常支持关心我们的工作。记得1993年7月,黄菊市长和其他市里领导先后来考察,黄菊同志和吴邦国同志都曾明确指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内涵在高不在大。黄菊还嘱咐我们,张江要逐步开发,不要急,但是要做好基础工程,及早开展招商引资工程,最好要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出形象。赵启正副市长也强调,张江不能与其他地方一样,要真正建设一个高科技的园区。我们针对资金严重短缺、没地可供开发、招商进展困难等问题,采取三个步骤的工作,最终实现两年时间完成2.33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建设的任务。
第一个步骤是缩小开发规模,解决资金难题。张江最初规划面积是17平方公里,初期决定开发4平方公里。市里先期拨付的1亿元启动资金由于初期开发规模过大全部用完了。我想了一个紧急办法,给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市长黄菊写信,表示希望拿前期预开发还剩下的2平方公里的土地去银行贷款,抵押2亿元。这时候国家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控制投资规模,银行本身的额度都没有,借款非常紧张。没想到,两位领导收到信后,立即批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樑,让他协调四大银行落实解决资金。工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四大银行浦东分行的行长来张江考察后,同意每家银行贷给张江5000万元,张江为每家银行抵押0.5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快,2亿元资金到位,像给张江打了一针强心剂,救活了张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