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叫魂》进一步看帝国制度的内部冲突|《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书摘

  本篇运用孔飞力先生的名著《叫魂:1768年中国的妖术大恐慌》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来进一步探讨帝国制度内部中公与私的权力冲突问题。

  人物介绍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于 1964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叫魂》一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990年,原名为Soul sealers: The Chinse Sorcery Scare of 1768,中译本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于1999年。



  孔飞力先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名家,他的学术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或者被认为将社会科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人历史研究中。《叫魂》一书也是研究中华帝国晚期君主官僚制的名作,曾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也是体现孔飞力先生强大的概念分析能力、善用中国原始档案的能力和杰出的语言能力的代表作品。

  孔飞力先生在《叫魂》一书中,通过描述发生在乾隆年间民间的“叫魂”妖术事件以及官僚、君主对妖术事件的不同反应,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成熟的中华帝国所具有的社会与政治生态,还有官僚君主制运行所依赖的各种环境。限于篇幅与本章的目的,此处不能详细地介绍这本书,而只简单地概括在“叫魂事件”中民间、官僚和皇帝三方的反应。

  在这场叫魂事件中,常规的官僚机制事实上发挥了正常的国家治理作用。在叫魂事件发源地,德清知县通过审理,弄清了懦弱的叔父想借石匠行妖术诅咒暴戾侄子的案情,钱塘县衙门也弄明白了在众人恐吓之下一位德清人被迫编造的叫魂故事。浙江省巡抚对这两个案件的复审也否定了妖术问题,省按察使对萧山县政府因捕役索贿而诬人妖术的案件也有效地实行纠错。在叫魂案扩展到省外之后,苏州的知县因查无实据,释放了牵涉到妖术中的和尚。

  后来在其他省的地方政府与省级政府,一直到中央政府最高层军机处,官僚们在处理叫魂案时,基本上也都遵循了司法程序。虽然在此期间发生了为求供词而刑讯逼供,在监狱羁押过程中嫌犯丧命等问题,但总体上官僚机制对叫魂事件的处理仍算是有效的。到了10月底,中央政府最高层的几位军机大臣们发现所有的证据都似是而非并勇敢地告诉皇帝,于是整个妖术追查行动停止。

  当然说官僚机制处理司法案件尚属有效,并不是说国家治理就没有问题。例如孔飞力在书中特别指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官僚机制在处理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流浪者方面事实上是无能的,政府中没有什么人在费心收集有关和尚道士的准确情报”(第55页)“成千上万的游方僧道已成为煽动叛乱和从事法外活动的可悲温床,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的威胁”(第56页)。

  【本篇书摘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



《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
刘守刚 著
定价:128.00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1年7月


  本书是刘守刚继《财政中国三千年》后的又一力作,作为“走进现代国家三部曲”第二部出版。作者从财政的视角出发,围绕着理解中国国家转型这一目的,选取财政政治领域古今中外著名经典作品13本(兼及另外6本著作),分别讲解这些名著中包含的主要理论与现实内容,阐发它们对于理解中国国家转型活动所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交付给读者一双考察国家转型与理解历史变迁的财政之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