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BIBF|上海出版代表团亮相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践行大学出版的使命
推动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非洲现代史》一书中,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梳理了非洲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以及非洲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中国与非洲既有共同的关于过去的惨痛回忆,又通向未来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中国的非洲学,对促进区域合作,以及为学界提供新的中非关系的观察视角,都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中国哲学简史》重点介绍了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深入浅出地讲解古代最主要哲学家的主要命题,使读者把握该哲学家或学派的主要观点与智慧。

  《前进中的上海:“十四五”期间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新技术革命变动中的上海发展机遇》一书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基地2019年度研究课题的扩展与深度挖掘,主要是研究在“十四五”期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与新技术革命两个层面的因素对于上海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影响和环境变化,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汲取传统精神力量
展示当代中国精神风貌

  《智慧之旅》是“中文电脑之父”朱邦复先生的个人传记,回眸邦复先生一生,其个人经历错综复杂,学的农学及音乐,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脑中文输入法及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木兰双城:上海—巴塞罗那女运动员的故事》采用中西双语,通过对巴塞罗那、上海两地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为妇女交流牵线搭桥的职业女运动员(孙雯、曹燕华、陶璐娜、乐靖宜、仲维萍、加西亚、佩雷纳、乌丹尼兹、瑟加拉络珈)的访谈,展现了两个城市体坛女将夺冠的艰辛和对上海、巴塞罗那的美好印象。这些杰出女性,代表了21世纪全球化体系中参与世界和城市发展变革中不可忽视的她力量,书中的她们概述自己的经历,诠释她们对“城市”、“东方”、“女性”、“桥”这些词语的理解。

  如果说语文课堂中的佳句名篇如散落的珍珠给我们以美的认知,《好看的中国文学史》就是一根串起珍珠的链条,让我们看到上下五千年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学气象。本书由文学大家钱念孙先生撰写,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以章回体讲书的形式重新组织脉络,人物为轴,作品为线,从远古神话起笔,经诗经、楚辞、汉赋、魏晋诗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呈现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流变。

聚焦智能教育多元化变革
培养具备信息思维的未来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一直深耕融合出版领域,致力于打造引领中国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平台”,积极服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推出了一批以培养具备信息思维的未来人才为目标的科创类产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大疆教育在智能教育领域积极创新,合作推出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系列丛书,为孩子们带来了可以边玩边学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智能教育水平,为智能教育的大发展增添动能,共同推动中国智能教育的发展,赋能智能教育,实现中国智造梦。

  《信息技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上海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根据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供高中阶段试用。全套教材主要包括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算法初步和移动应用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用世界的语言
讲述孩子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孩子是被他所学到、听到和讲述过的文本和故事塑造的。学习如何阅读是终生的经验,也是决定性的经验。”——《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风调雨顺·国风》一书以13个有趣的小故事为线索,将中医药文化植入到文化旅游的语境中,结合汉字文化和书写艺术,浅显易懂地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以及融媒体技术,通过学科交叉的相互赋能,传播中国书法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好故事第二部Tales of ChinaⅡ》丛书对传统中国的成语俗语故事、寓言故事、浪漫传奇或道德传奇,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囊萤夜读”“孔融让梨”等等做了现代化的改写或扩写,依托爱乐奇英语的资深团队以及国际化的文本和插图创作队伍,同时参考被广泛应用的蓝思阅读评级指标,以纸质书加音频书的形式,为小读者提供一套语言地道、内容扎实、审美新颖的英语读本。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