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板块展出了由超过500位研究民族历史、文化、建筑等不同领域一流学者“加盟”的《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第一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首套用英文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以及《中国书法史观》《物绘同源:中国古代的屏与画》《中国旗袍文化史:从地域服饰到全球文化符号》、《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等优秀作品。
科技医学板块展示了由张文宏教授带领团队全新打造的又一力作《疫苗简史》,以及《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病毒、传染病与人类》《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总论》《探索脑的奥秘》、“科学起跑线系列”丛书等高质量图书。
科普少儿板块,有帮助孩子们更好理解和学习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科学家带你读科幻”系列,由引进版热门IP改编的原创人文地理绘本系列“小小旅行家”,以及“蓝星人绘本”系列、《奇妙的数学折纸》《身边鸟趣》《人体小宇宙》等童趣盎然的精品少儿读物。
此外,集团展位特设“重点推荐区”,集中陈列集团海外出版平台近年出版的优秀外文版图书和书目,多角度展示集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彩的“走出去”成果。
在本届BIBF期间,集团旗下各出版社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参展的优势,通过线下洽谈、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培生教育出版公司、施普林格出版社、企鹅兰登公司、安德鲁·纳伯格代理公司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家海外出版机构和版权代理商进行洽谈,加强联系、加深理解,为推动疫情之下版权贸易多元合作,打开文化交流新局面深入沟通,持续推动出版“走出去”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始终以“传播中国学术声音,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理念,致力于为国内外读者带来优质的学术及大众图书,逐步形成了以“大教育”为核心,在社科、少儿、文学等领域全面探索的立体化布局。本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携近百种图书参展,主题图书、大教育、社科学术、文学艺术、科创、少儿读物兼备。
致敬建党百年 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小小弄堂串联伟大历史,海派文化融合红色基因。《红色弄堂》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编审张晓栋所著,以中共建党初期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沪35处秘密机关地址所在的弄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展开红色文化历史与海派建筑历史的双重讲述。
回首百年之初,上海的苏州河畔风起云涌,星星之火在沪西落脚。《星火沪西》,主要以普陀红色史实为基础,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工人英雄的形象。《火红地标》则通过对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沪西地区(普陀区)45个革命旧址或遗址的梳理,深入挖掘与其相关的党领导的红色工运和革命斗争史料。
深耕中国教育出版 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坚定不移实施好教育强国战略》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深入分析了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系统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策略和方法路径,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脱贫攻坚中的人民教师——凉山篇》对凉山教育脱贫攻坚国家行动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地记录了在教育脱贫攻坚战中,教育部谋划、部署,动员全国的优秀教育力量,由全国多地中小学校与幼儿园参与的“组团式”精准教育扶贫行动,反映了骨干专家与一线教师们秉持“专业、精准、奉献”的支教帮扶精神,在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突出表现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持续增加;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学校的办学活力进一步释放;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丛书》从整体上梳理、回顾过去一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状况,为读者了解我国教育现代化进展提供整体性、概览性的介绍。
《上通数学,下达课堂——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家访谈》收录了对18位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家(徐利治、张景中、张奠宙、吕传汉、单墫、罗增儒、郑毓信、顾泠沅、涂荣豹、宋乃庆、王建磐、史宁中、曹一鸣、喻平、汪晓勤、张维忠、徐斌艳、代钦等)的访谈,系统展现当代中国教育各重要组成部分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丰富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增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自信,提升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