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鉴藏 《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德]史明理 著;郭卉 译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本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最后的繁荣。
书画鉴藏与文人理想 ——简评史明理《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曲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一、鉴藏
Connoisseur(鉴定家)一词源于法语 conna?tre(知道、理解),意为在某领域(美食、美酒或艺术等)具有鉴别能力的行家。在西方,直到19世纪,这个词才被用于描绘那些艺术领域的鉴定家,他们能根据专业知识确定艺术作品的真伪、归属、创作时间、艺术流派等。
在中国,文字记录下对艺术作品的鉴定最早出现在书画领域。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对肖像画的画赞,保存至今最早的含有鉴定文字的作品出现在六世纪,梁朝士人徐僧权和唐怀充在王羲之书法作品《奉橘帖》上的押署,它们是对作品真伪的鉴定。正如雷德侯所指出,相对于洞窟寺庙内的佛教造像或墓葬中的明器——处于历史原境中的作品,书、画或金石拓片是可携带的,具有移动性的,因此对这类脱离历史原境的艺术作品的真伪鉴定是古往今来文人学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鉴定文字随后逐渐从颂词和对于真伪的关注发展成为考据性的研究。它一般由书画家的朋友、同时期或晚期的鉴藏家所书写;除了分析作品真伪,这些鉴定文字亦或说明作品的收藏与流传、阐述画家所追随某位古代名家的风格、描述其风格的发展形成、亦或表明其对作品的看法和描述其与书画家的关系等。这些后记与书画家自己的名款与题词一同构成书画作品上的题跋。
在题跋之后通常都有印章,收藏家的印章通常可以根据“由??藏”或是“由??鉴”来辨识。传统中国艺术中“鉴定”活动亦伴随“收藏”行为,因而connoisseur(鉴定家)一词可被译为“鉴藏家”。
鉴于在传统中国,书画艺术是由在政治和文化上享有特权的上层精英所掌握,只有他们才能获得一览书画真迹的机会,对书画作品的鉴赏便是文人雅集的重要活动之一。题跋能反映由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古董商和学者等组成的艺术社会群落的交往,从而揭露一张涵盖艺术、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复杂关系网。因而题跋具有文学、审美、历史和社会史等层面上的意义,是艺术品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作品完成后的几十年、几百年间,它们会增加新的后记并被重新装裱,手卷的两个方向可被随意延长。因此,一幅卷轴书画是一种多人协作、未完成的作品,是对传统的延续。当代鉴藏家和古人超越时间,在同一幅卷轴上留下墨迹。在风格上,这是对传统基础的巩固与延续;在精神上,这些作品是古今文人墨客精神交流相通的媒介,今人通过在物质媒介上与古人的连接,得以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
二、20世纪的上海与吴湖帆
正如安雅兰(Julia F. Andrews)所言,今天我们对16世纪苏州文人艺术的了解远胜于20世纪的上海。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内外忧患、战争不断、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艺术界,无论是艺术家创作还是学者研究都面临试图根除传统的巨大冲击。吴湖帆(1894~1968)便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最有影响力的鉴藏家之一。作为一个出生在苏州传统文人士族家庭的人,吴湖帆视自己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正统画派继承人的代表人物,他始终坚持遵循传统的评判标准 ;来到国际大都市上海后,吴湖帆接触到西画运动、现代生活和多元化社会,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除了书画鉴定,吴湖帆开始面向公共领域的工作:他积极组织公共国际艺术展览、创立艺术社团、参与艺术刊物的编写。除此以外,吴湖帆也以开放的态度面对现代性和西方影响,他接受外国学者的拜访,在题跋中纳入影印文章和照片,甚至法文题跋。
史明理女士的《吴湖帆的书画鉴藏》是侧重吴湖帆鉴定活动的个人传记性研究。作者重点选取吴湖帆八幅收藏作品中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题跋为基础材料,通过收集整合零碎的材料、细致的观察和侦探性的比较、严谨的版本分析和阐释,探讨了撰写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其收藏策略、展览和出版活动,进一步揭示吴湖帆对传统画学的推崇以及自我身份的设定。全书帮助我们构建了吴湖帆的艺术人生,呈现出在那个时代中国艺术界的基本面貌,并揭示出传统中国艺术通过鉴藏活动建构与传承文人阶层理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