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海钱氏名人多,能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聪明人有聪明的办法,上海钱镠研究会成立的首要问题是成员之间如何称呼。大家见面后,发现现有的汉语称谓不合适使用,如38世对31世怎么称呼;更何况31世可能是年轻人,而38世是年长的人。经过协商,规定年长称兄,表示尊重;年幼也称兄,同样表示尊重。这就体现了钱氏交往“弱关系”的特色,可以说是上海钱氏的首创。
体现上海钱镠研究会“弱关系”的另一点,就是会长可以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只要在上海工作,有威望,就可以通过选举担任会长。
在传承家训和家教文化上,主要做法是:(1)通过集体传承方式来补充过去的宗族或者祠堂传承,如祭祖时家训的集体诵读、年会集体诵读,举办“谈钱论道——当代钱氏优秀家教家风的传承”等研讨会,在钱学森图书馆举办“新时代家训家风家教”等培训班;(2)传统家训和家教的传承是在重大祭祀、婚丧嫁娶等仪式上完成的,现在有所恢复。钱家儿子娶亲或者女儿出嫁,钱镠研究会会派代表赠送家训一册,以示传承;(3)在没有义庄义田支持的困境下,上海钱氏号召企业家捐款和宗亲捐款,形成钱氏基金,主要用途是两个,一是资助钱氏贫困孩子读书,二是救济困难宗亲和鳏寡孤独。这些做法对全国钱氏产生了积极的引导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