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代替法官吗?“独角兽”丛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上海数据治理与安全产业专业委员会专家何渊,谈及“人工智能的限度及治理的五大风险”时说,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是一种“弱人工智能”,但并不意味它没有任何治理风险,比如隐私保护已成为无法回避、日益重要的问题;数据泄露的处罚机制不明显,华住酒店集团5亿条数据外泄等事件不断发生。此外,算法推荐使我们看到的世界变得片面、不完整;数据是一种财富,但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数据争夺战屡见不鲜……他提出建议:应避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技术能力替代国家的认证能力;大数据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肆意收集而没有监管;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将不复存在;若无监管,互联网公司恐会变成国家无法控制的巨兽。

    在学界看来,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就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积极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对国家治理、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
    [荷兰]玛农·奥斯特芬 著
    曹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
    [英] 凯伦·杨 [英]马丁·洛奇
    林少伟  唐林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
    [德]托马斯·威施迈耶 蒂莫·拉德马赫 编
    韩旭至 李辉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