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寻宅记》:它带着江南的烟雨走来

    来了!来了!
    它带着江南的烟雨走来了!

    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在这段雾气氤氲的日子里,大家不免都要为湿热的天气和恼人的蚊虫而苦恼。读者朋友们是否也和小编一样对着一排晒不干的衣服感叹晾衣杆越来越短,衣柜越来越空了呢?

    临近端午,菜市卖起了艾叶和菖蒲,小宝宝的手腕上戴起了五色绳。每当这时就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据说艾草菖蒲的茎和叶都含有可挥发的芳香油,这些芳香物质对空气中的白喉、伤寒、结核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等病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不知道是谁最初发现了艾叶与菖蒲这样神奇的疗效,但这种智慧被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现在端午时节家里的老人仍然会买一束艾叶或菖蒲回家,一部分挂在门上,一部分煮水给孙辈洗澡。艾叶和菖蒲也在这种民俗传统里慢慢具有了更多神力,渐渐成为了驱邪避凶的法器。“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被梅雨包裹着的端午节,天气转热,水汽丰沛,蛇虫鼠蚁都活跃了起来,古时候人们要在端午这天洒扫庭院,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期盼蛇蚁不侵,邪祟不犯。

    闻着空气中夹杂着的艾叶和菖蒲香气,仿佛是在诉说着人们对于驱邪避凶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所作出的努力。这让小编想起了这幅画:

    不过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幅讲述神(shēn)荼(shū)和郁(yù)垒(lǜ)故事的画面。传说中神山“度朔”上住满了妖魔鬼怪,他们通过山上由桃树生长而成的大门去往人间,而桃木大门的守护神名叫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守门神会将邪恶的鬼怪阻拦在门外不让他们为祸人间,所以民间的人们也会将写有两位神将名字的桃木悬挂在自家大门上,以此来表达保佑家宅平安邪祟不侵的愿望。逐渐,这种在桃木上刻字的习俗就成了王安石诗句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桃符,然后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依然能见到的对联。难怪这些妖怪看着一点也不吓人,能通过神荼和郁垒的看守走出桃木门的可不都是善良的妖怪嘛!

    狮子应该算是中国传统瑞兽了,把石狮子放在家门口,寄托了人们趋吉避凶、保佑平安、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别看是石头做的,它们也是有性别区分的,通常门前的两头石狮子,一头是雄狮子,另一头是雌狮子。雄狮爪下有一颗绣球,象征着力量和权威;雌狮爪下则有一头小狮子,象征着子孙绵延。

    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处处都蕴含着这样带着历史厚度的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趁着端午假期,读者朋友们不如带上孩子伴随着江南的雨,走一走古镇,逛一逛古老的民居建筑,去发现更多自带亮点的故事。

    如果觉得出门不方便,那不妨买上一本新出炉的《江南寻宅记》跟随主人公民民的脚步,走一走江南古宅。这里可不止有对联和石狮子,更有关于天井、堂屋的故事,我们还首次用插画的形式展现了江南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你知道古人怎么打地基吗?你知道空斗砖墙长什么样吗?所有的答案都在这本儿童科普绘本里啦!

    高度还原的手绘画面,水墨氤氲的国画风格,侠客般的主人公民民带着他的萌猫小美穿梭在江南民居之中,带领着我们一起感受建筑中不同构件的作用和意义。

    石雕和木雕里讲述的传说,马头墙又是因何而来,所有关于江南传统民居的秘密这里都有……

    打开这本书,时空和历史交错展开,时光流转近千年,我们现在的孩子该如何知晓古建筑的奥秘,了解它们,保护它们,传承它们呢?

    梅雨时节,人都被水汽泡得绵绵软软没有力气,闻着艾叶与菖蒲的香气,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国内首创的儿童古建筑科普绘本,在中国风浓郁的画面中看古人对于建筑的用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吧!

    现在,《江南寻宅记》伴随着梅雨季节的雨声已经全面上线啦!这本由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写序并推荐的作品,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全力打造的国内首个儿童建筑科普绘本。上海燊榕古建筑研究中心担当技术支持,在保证书中每一个知识点严谨准确的同时通过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燊榕中心将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家长和孩子讲解古建筑。打破传统阅读局限,儿童绘本将不仅仅只针对儿童,所有古建筑爱好者都能从书页延伸出的无限空间里阅读到更多更精准的古建信息。

    上海文化出版社力邀参与上海国际少儿生活展上海博物馆展馆《西游丝路》人物、场景主创,创作上海文旅局“江南”主题展览插画和吴中博物馆场馆壁画《吴中盛世图》的90后独立插画师陈汉煜,以其“东方故新”的风格创作出具有浓厚故事感的可阅读的画面。由获得第45届香港青年文学奖、《2018年中国年度童话》、第12届上海作协幼儿文学奖、东方少年重点扶持作品奖等奖项的青年作家朱朱精心编写故事情结。一本《江南寻宅记》尽显主创团队在知识、画面、故事上的追求!出版社要做的,就是儿童科普绘本的上乘之作,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在阅读中感知传统美学,在阅读中增长阅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