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艾滋病在美国爆发。约2万人已经或即将死去,成千上万人处在潜伏期。然而,当时的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医疗技术、最广泛的公共卫生体系,美国的媒体号称是世界上最不受约束也最富攻击性的,那么为什么艾滋病还会在美国出现并扩散,造成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几十年的困扰?
1981年,兰迪·希尔茨成为首位全职报道艾滋病的美国记者。他通过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写成了《世纪的哭泣》一书,详细地讲述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AIDS(获得性免疫综合征)在美国从发现到扩散的故事。
 《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 [美]兰迪·希尔茨 著 傅洁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2
医学研究人员是如何寻找和追踪感染者的? 老奶奶弗朗西斯这样的普通人是如何感染艾滋病的? 社会对于艾滋病这样的传染病的反应为什么令人匪夷所思? 艾滋病与医学、社会、政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
《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同时,也呈现了人应对死亡危机之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这样一个值得讲述、聆听的故事,在当时广受赞誉,至今仍令美国人念念不忘。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本周五(2020年6月12日)晚,我们请来《世纪的哭泣》译者傅洁莹,与大家交流她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经历、经验和感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关于艾滋病的故事。
思南经典诵读会 第106期 世纪的哭泣 时间 2020年6月12日(周五) 20:30-22:00
地点 思南书局线上活动群
嘉宾 傅洁莹(译者)
活动流程 20:30-21:00 嘉宾导读与分享 21:00-21:30 读者诵读、分享 21:30-22:00 读者提问、自由交流
嘉宾简介
傅洁莹,曾任大学英文系文学、文化专业教师,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现居美国,自由译者。译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希腊共和国》《世纪的哭泣》等作品。
参与方式

报名成功者选择嘉宾推荐篇目中的一篇,活动时以文字/图片/语音的方式在群里作简要分享。每个人的分享+讨论时间为5-8分钟,由管理员控制秩序并提醒下一个分享者出场。
选读篇目 一
太阳驱散了清晨的薄雾,远景如此清晰、澄澈,让人担心凝望得太久它可能会碎。泛美金字塔高耸于城市天际线之上,延伸至山丘的桥梁在初夏的阳光下闪着淡淡的金光。彩虹旗在微风中飘扬。
有7个人刚刚起床。比尔·克劳斯刚刚在华盛顿特区取得了政治胜利,这会儿他迫不及待想去市场街引领旧金山最大规模的游行。有不少事值得庆祝。
在旧金山同性恋聚集区核心地带的卡斯特罗街边公寓里,克里夫·琼斯正焦急地等着他的情人起床。克里夫反复念叨今天是游行日。即便是这个慵懒地躺在他身边的像松饼一样可爱的人,也不可能让他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迟到。克里夫爱看同性恋成百上千地聚集在一起的场景。就在一年前,他带领一大群同性恋冲击了市议会,当然,他现在的身份转换得相当体面,是加州最有权势的一个政客的助手。克里夫顽皮地告诉朋友们,他可没有出卖自己,只是给自己的传奇增加了一个新篇章。“游行队伍见!”他一边冲出门,一边对着床上昏昏欲睡的伴侣喊道,“我可不能迟到!”
几个街区外,丹·威廉在等着与大卫·奥斯特罗会合。这两位医生是为了同性恋医生在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研讨会而来的。在丹·威廉的家乡纽约,同性恋游行只能吸引到3万人左右,他试图想象数十万人的游行会是什么样子。大卫·奥斯特罗听说过有关游行的传闻,他很高兴在芝加哥没有旧金山这样规模巨大的游行;永远不会有。
在加州大街,空少盖坦·杜加斯认真检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容貌。耳朵下的疤痕只是隐约可见,脸蛋很快就会干净无瑕。他特地从多伦多赶来参加这一天的活动,此时此刻他打算不去想医生几周前告诉他的坏消息。
在教会区,22岁的基科·戈凡特斯过去五周一直待在旧金山等待同性恋自由日大游行的到来。从前他在威斯康星的一座小型院校谨慎地试探着自己的同性性取向,而在这里他可以大步前进了。也许在涌入这城市的千万人之中,基科能寻找到他的爱人。
二
通过黑板上的箭头和圆圈,塞尔玛·德里兹医生目前可以找出纽约、旧金山、南加州及加拿大的44例男同性恋免疫缺陷患者之间的联系。她像侦探一样,仅在旧金山一地就发现6对情人患病。每当她看着这块破旧的黑板,总会想起那些浴场。她从不喜欢那种地方,这倒不是出于道德顾虑;她并不在意他人如何生活,只是好奇那些一心想控制他人命运的人。而浴场就是传染疾病的生物污水池。
“当然,站在老派的教科书般的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最好去把浴场关了。”某天,德里兹对《纪事报》的一位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