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什么是“文明型国家”?

  说及国家,西方政治主流话语里往往惯用“民族国家”这样的概念,而“民族国家”几乎就是“现代国家”的代名词。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而“民族国家”尚在形成中,强调中国从“文明国家”走向“民族国家”面临着种种困难。

  《文明型国家》作者张维为则认为,当今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它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为什么提“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作者解释:读懂中国不易,因为中国大、历史长、情况太复杂,很多解读有点类似盲人摸象,都只看到中国的一部分。“有没有一个概念,能够更全面地,包括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把中国这个超大型、超复杂的国家,或多或少地说清楚?我个人觉得恐怕还是‘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比较适合。”

  在《文明型国家》里,作者就“文明国家”与“文明型国家”做了自己的理论理解。“文明型国家”是融“文明”与“(现代)国家”于一体,而“文明国家”中的“文明”与“(现代)国家”则常常是一对矛盾体。

  他进而指出,“文明型国家”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李光耀曾说:中国渴望成为世界强国。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就是中国,而不是西方的一分子”。在《文明型国家》中,作者说,中国曾领先世界上千年,后来因内忧外患跌入谷底,但通过长达百年的奋斗,终于以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姿态重返世界之巅。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中国自己,也改变世界,并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与世界秩序的未来。

  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思路和经验,强调了三点:民本主义、组织起来、上下策结合。

  作者说,民本主义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大力改善民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消除贫困的最大奇迹,人均寿命提高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如果说有一个西方民主模式与中国民本模式在竞争的话,那么我的初步结论是中国模式已经胜出……时间和历史一定在民本模式这一边,全世界最终都会向这个方向迈进。”

  有的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爱“窝里斗”,作者在书中也简要分析了晚清和民国时期这方面的情况和原因。他指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大动员能力把基层民众组织起来,从此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组织起来,不只是政府组织民众,而是指任何一种可以形成秩序和规范的作为。“在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里,建立秩序和规范总是第一位的。如今要做的也是维护、改革和完善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特别是政治和社会秩序。”

  论及“上下策结合”,作者说,丘吉尔认为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这大概等于中国人所说的“下下策”,而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还追求“上上策”,通过各种方式选拔出一流治国人才。“上下策结合可能是中国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条普遍思路和经验。”

  他举例,一个国家的“政体”相比于“政道”,应该属于“下策”问题,而政体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实现什么目的,属于“上策”问题。再如,“民意”与“民心”本质上也是一种“上下策”关系,一流的治国应该力求从“民心”出发来把握甚至引导“民意”。

  除了较为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观察结论,平和的语言和通俗的例证,也使得《文明型国家》的读者不限于专家学者,而是延伸至普通大众。拿吃的举例,作者说,中国是八大菜系文化,其深度、广度、厚度与世界上其他饮食文化完全不一样,而且不断发扬光大,只会“收编”别人,不会被别人改造。“这背后显示的是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明型国家’崛起了,一定是震撼和改变世界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