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军》后记

    魔鬼将军谢尔曼与战争的烟尘 当一位年轻朋友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进军》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时候,我似乎只能这样回答他:“《大进军》是多克托罗写的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围绕着谢尔曼将军指挥的结束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展开。”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如果这位另一方面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要完成的却是一个自己给自己的宿命般的使命——谋杀谢尔曼将军。按理说他本应是最热爱谢尔曼的人,他却成了谋杀谢尔曼的刺客。其实这正是另一种人性。因为人性归根结蒂是他们社会性的总和。笼罩在南方社会绝大多数人头顶的社会主流意识主宰了他的意识,也就决定了他的行动。这其实是有时候主流意识会压倒阶级意识的一种表现,人们有时候并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他们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们被神圣的欺骗所主宰,而这正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悲剧。 在这部小说中,基尔帕特里克将军的形象也许是最鲜明的艺术形象。他在战场上是谢尔曼手下最骁勇的骑兵将军,在生活中又是一个最贪酒好色的男人。他一方面可以几乎每夜床边都有一个应召而来的女人,他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那个十八岁的南方美人玛丽丧魂落魄,甘愿离开军队离开他视为生命的战争,和那个美人一起到一个南海的无人小岛上去,每天摇动椰子树,做他们的晚餐。而他遭到的却是被无情抛弃的命运…… 他们的形象比谢尔曼更有血有肉,更丰富完整。如果说正是这些人曾经在历史上使历史变得丰富完整的话,也正是他们才是使这部小说更丰富完整起来的因素。 如果说谢尔曼将军的手指曾借助千千万万士兵的脚步搅起了滚滚的战争烟尘的话,那么多克托罗的手指却借助他的人物在那滚滚的战争烟尘之上高扬起来一面辉耀的人性之旗。正像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处多克托罗貌似轻松地说出的那句话:“那里是一片黑黝黝的茂密松林,在那里曾经经历过战争。一只靴子躺在松针中间,还有一件褪色军装的碎片。在一棵倒地的原木后面,有一小堆子弹壳。在树林间依然有炮火硝烟的气味,而他们很高兴,又走到阳光里面来了。”这分明是在说:“走过了战争,真好。”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由衷感叹。我们回顾历史,也情不自禁和世上所有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民族一起双手合十,把这作为留给后世的福音,让它越来越响,传遍世界,让它千^传扬:“走过了战争,真好” 

                                                                  邹海仑 
                                                               二〇〇七年五月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