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军》后记

    对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节目,许多搞学问的人是看不起的,认为他是在把中国的年轻一代引向儿童情趣,引向“嘻哈文化”。埘这种说法我过去也以为然。但是我的上高中的儿子是李咏的“粉丝”,他是一个“理科生”,对文科知识兴趣不大,眼界有限。,但是李咏的节目在他身上产生的作用,却使我转变了对这类“俗文化”节日的社会作用的看法。这要从去年李咏在他的节目中提出的一个近乎“小儿科”的问题说起。当时他的问题是:在美国内华达州生长着一种非常高大的树,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植物,可以长到一百四十米高,从它的树洞中可以开过去一辆汽车,因而被人们称为“世界爷”,这种树就是美洲红杉树。而其中一棵最高的“世界爷”被以美围历史上一位著名将军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将军树”,请问这位将军是:1.格兰特将军 2.谢尔曼将军 3.施瓦斯科普夫将军…… 四选一。根据我的不十分可靠的记忆,当时被问者似乎没有能做…正确的回答。而我当时就知道正确的答案。虽然我能做到这一点完全是出于偶然,因为我当时正在翻译美国作家多克托罗的长篇小说《大进军》,因为我曾经在很久以前的一本百科知识台历上看见过一棵著名的美洲红杉被人们称为“雪曼将军树”。雪曼将军当然就是谢尔曼将军。当时我儿子对我的知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使他产生了高考完以后读读美国历史、读读有关谢尔曼将军的书的兴趣。我由此产生了李咏似乎不是把年轻人引向儿童情趣,而是引向书本的感悟。话似乎扯远了,其实我要谈的是多克托罗,是谢尔曼,是《大进军》,和它后面的故事。  
     
    关于作家多克托罗

    对于美国作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Edgrdr LaurenceDoctoroW,1931~ ),在中国应该说他基本上还是一位外国文学圈内熟悉,外国文学圈外陌生的作家。对于他的作品,早在改革开放不久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就有所介绍。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首先被介绍过来,而后是一九八六年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雷格泰姆音乐》被外国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而做出开拓性工作的就是北京大学的陶洁教授。不过那时这位作家的名字还被泽成道克托罗,而今,国内学界则普遍按照新华社的标准译名表把他定译为埃·劳·多克托罗。一九八八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南雷立美翻译的《乱世之恋》,二〇〇五年南京译林出版社则出版了由李战子、韩秉建翻译的《上帝之城》。中国的翻译界和出版界在把介绍他的工作一步步推向前进,但是总的说来,多克托罗的作品在中国的读书界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多克托罗在美国文坛是一个和托妮·莫里森、约翰·厄普代克、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唐·德里罗等当代大师齐名的文学人物。他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最有才华、最富于创造性、最被人尊敬的作家。他由于生动再现了十九、二十世纪的美国生活,而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威廉·迪安·豪厄尔奖等重要奖项,以及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人文科学奖,以至于出版社在《大进军》这部书的扉页上印出了这样的赞语:“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是一个国宝。” 多克托罗一九三一年一月六日出生在美国的纽约市,就像《上帝之城》中的那位小说家埃弗里特一样,他上了布伦克斯科学高中,并且在一九五二年从凯尼恩学院毕业,而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应征到美军中服役,驻扎在德国。一九五四年他娶海伦·塞茨尔为妻,他们有三个孩子.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四年多克托罗担任新美国文库出版社的高级编辑,然后他担任日晷出版社总编辑直到一九六九年。多克托罗从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到七十年代开始把自己的全部时问和精力投入文学创作和教学工作。他在纽约大学主持了格卢克斯曼美同文学讲座,并且多年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萨托斯·劳伦斯学院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学校讲文学创作课程。同时他进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繁盛时期。自从他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出版了以下长篇小说: 《欢迎来到困难世代》(1960);《大如生命》(1966);《丹尼尔之书》(1971);《雷格泰姆音乐》(1974);《餐前酒》(1979);《卢恩湖》(1980);《美国国歌》(1982);《世界博览会》(1985);《比利·巴思盖特》(1989);《喷水装置》(1994);《上帝之城》(2000);《大进军》(2005)。 多克托罗是一个有“进步倾向”的作家,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丹尼尔之书》就是一部以历史上的所谓苏联间谍罗莎·卢森堡夫妇被处死案件为背景,记述他们的儿子丹尼尔在美国社会里的遭遇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的名字来自《圣经·旧约》中的《但以理书》。但以理是以色列的先知,经历坎坷。多克托罗给自己的小说起这个名字自有深意。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