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登传》后记

    在这样一个阶级对立的形势之中,斯末莱特所处的是怎样一个折有致,例如主人公和斯触特威尔一段交道。主人公如约去拜访他,不见,等他明白了必须贿赂门房,才被引进去,但又久久不见主人出来会客,却又来了一个仆人假意通火,主人公也不解其意,后来才理解也要行贿才能通报,原来这位老爷是不给房仆役工资的。主人公和斯触特威尔本人的接触也是逐步地、曲折地揭露那贵族的无耻意图的。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很注意人物的语言,如包凌爱用海员的成语,摩根在动感情的时候爱用三个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意思。这一技巧在作者写《克林克传》时更趋成熟。作者自己的叙述语言中常爱用反语来进行讽刺,例如描写行军时士兵的遭遇。作者写主人公走得两条腿里面因为摩擦以致皮都磨掉了:“这件倒霉事情全是因为我身上肉太多了一些……反倒羡慕骨瘦如紫的伙伴,把他们身上的油水都榨出来也不够普通烧一顿饭用,因此就不可能把腿裆里的皮都磨掉。不住的疼痛使我一阵阵发脾气,看到我同伴们那副可怜相,一阵风吹过来就会把他们象麸皮一样吹个七零八落,却轻松愉快地干着行军的苦活……更增加了我的不快。” 但是作者的人物塑造、讽刺手法、语言运用,由于他的世界观的局限,未能深刻揭示社会实质,因此难免流于表面,流于怪诞或滑稽闹剧。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很明显的。从小说的主题思想到创作方法都是为一个目的服务:表现作者的不平之鸣,要读者“心中燃起人道的激情”。我们知道斯末莱特在青年时代比较接近普通人,在苏格兰常和农民来往,在军队中又和水兵在一起生活,并为他们治病,他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也多是这样一些被屈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作者也是在代他们呼吁,表现一定的民主倾向和反对统治阶级的政治倾向。但是在另一方面作者看不出人民群众的真正力量。在斯末莱特的小说里,已经可以看到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温情主义和软弱性。在作者个人利益和社会发生尖锐矛盾时,作者也作出了尖锐猛烈的、虽然不够深刻或并非本质的批判。《蓝登传》基本上还是一部优秀的暴露小说,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在十八世纪英国的面貌可以增加不少认识。 

                                                                    杨周翰
                                                                  1961.9北大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