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4 图书馆功能智慧化
随着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类信息感知技术、增强现实和大数据分析的采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高。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可用。智能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它的个性化服务和智能交互能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被动的,机械的,以单项信息交流为主,智能图书馆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有应答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应答服务。 上海图书馆推出的最新版手机APP,当读者经过阅览室时,阅览室会主动与读者打招呼,APP将会弹出提示,在地图上显示所在楼层和所处的阅览室位置。对于普通外借室的图书,在手机上能够快速定位所在的书架位置。参考外借的图书,则通过APP添加到索书列表并提交索书请求。借书时,使用上图APP只要通过身份认证即可在手机中生成一张二维码读者证。将来,读者门禁、自助设备都将支持二维码读者证的方式进行认证。
趋势5 图书馆阅读移动化
全民阅读近年来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图书馆在这方面怎样才能有更大作为呢?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除了图书馆内的阅读活动外,移动阅读成为了未来图书馆阅读的主要形式。 当前人们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满足了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的阅读需求。数字阅读日益普及,从最初的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到如今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阅读。为此,许多图书馆都在移动阅读方面加大了投入。如上海图书馆,将打造市民数字阅读的整合服务平台作为近年来工作的着力点。目前, “市民数字阅读平台”提供中文电子图书近40万种、网络文学万余种、中文期刊3000种,中文报纸近千种,实现了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多种载体的移动阅读。
趋势6 图书馆空间创意化
传统图书馆资源、空间和服务是三位一体的,而剥离了资源之后,图书馆空间对于证明图书馆的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数字信息和网络化的出现,使许多图书馆都面临到馆读者减少的困境。如何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如何发挥图书馆作为空间的作用,是未来一段时间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都在图书馆空间再造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从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IC)扩展为学习共享空间(LC)、研究共享空间(RC),现在又扩展为创客空间,使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运动从很多方面重新定义了图书馆。上海交大图书馆陈进馆长提出,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与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ons)两个IC以乘法关系结合起来,强化学术创新支持与文化素养拓展,并形成平方级的(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他认为 图书馆应成为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心、炫动的知识加工中心、蕴聚的文化传承中心。
趋势7 图书馆用户自主化
以用户为中心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服务性机构,图书馆必须将用户及其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竞争的环境下,如果图书馆不能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失去的不仅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用户,而且也是图书馆自身。 过去,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由图书馆说了算,图书馆有什么资源,读者才可以利用什么资源。随着图书馆读者权利意识的提升和图书馆办馆观念的转变,图书馆用户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和发挥。近年来开始出现的读者决策采购(PDA)就是很好的实践。更进一步的尝试最近发生在内蒙古图书馆,该馆开展的“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活动,让读者真正成为了图书馆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