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的《雷雨》,也不知读过了多少遍。每一次,我的心思总会穿过阴郁冰冷的周朴园、躁动不安的周繁漪、热情洋溢的周冲、情窦初开的四凤,直直地落在周家的客厅里。
《雷雨》共有四幕,加上序幕和尾声,共有六个场景,除了第三幕发生 在杏花巷的鲁家之外,全部发生在这个宽大的客厅。或者有人以为,曹禺先生出身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深受西方古典主义悲剧的影响,其处女作品会不自觉地按照“三一律”来创作。或者有人以为,简单固定的场景会更加有 利于话剧的实际演出,中学时期就熟悉话剧表演的曹禺先生肯定深切地明白 这个道理。这些说法都是可靠而且可信的,但是,我以为,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这个客厅大概还可以有这样的解释--它象征着所有人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在这部话剧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引导着我们去注意这个客厅:序幕的开头、第一幕的开头,作者都以场景介绍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这个客厅,第二幕中又以鲁侍萍的视角引着我们去回忆作者对这个客厅的描述,然后不自觉 地猜测三十年前是否有一个跟它一模一样的客厅。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是怎么样一个客厅:高、深、密不透风的窗户、厚厚的帷幔遮住了所有的光,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公共的厅堂,每个人,进来 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来到这里,不是你的香闺可以供你隐藏永久的秘密。它就像人心底的一个空洞,每个人都有的空洞,隐藏着人最深的欲望,这种欲望或者被压抑成一潭死水,或者一直躁动不安,亟待喷发。
周朴园把这个客厅布置成三十年前与鲁侍萍相爱时的样子,三十年前的 红木桌子上摆放着三十年前鲁侍萍的照片,封闭的窗子厚厚的帷幔,他试图 把时间留在鲁侍萍刚刚生下周萍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那么多罪恶和冷酷,他还有爱;在这个时候,他的家庭还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他有自己的爱人和刚刚出生的孩子。没有人不向往单纯和美好的生活,这大概是周朴园内心最深的欲望。我们且不说他抛弃鲁侍萍是被家庭所迫还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说他为了发家手上沾染了多少无辜的人的鲜血,单单看这间屋子,我们相信,周朴园是爱过鲁侍萍的,那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第四幕中,当周朴园夜半时候独自坐在这个屋子里,他对周冲的亲切,他对亲情的渴望,以及看到周冲对他敬而远之时的失落和哀伤,我愿意相信他对 单纯美好的爱情和亲情有着浓烈的欲望。
对于周繁漪来说,这个客厅是她和周萍“爱情”或者是“情爱”的发生地,是她内心不可压抑的爱欲的见证。大部分时候,她都会躲在楼上自己的 房间里,压抑住自己这种不道德的欲望,但是,一旦她无法控制,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徘徊在这个客厅,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曾经她与周萍的痴缠。周朴 园没能给她爱情,也没能给她身体的欢愉,只是让她生下了周冲。她把这所有郁结的浓稠的欲望都浇注在了周萍的身上,都浇注在了情爱中。可以说, 情欲的缺失是她不幸的原因,她又把所有的不幸都转化成了对周萍浓烈的情欲和占有欲。这间大厅就是周繁漪心中浓重阴暗的情欲的象征。
对于鲁四凤来说,这是一间有着特别意义的客厅--“不是底下人能随 便进来的”。在剧本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凤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对所谓的“上层社会的人”的羡慕。她瞧不起自己父亲那种趋炎附势偷鸡摸 狗的“底下人”的俗气,看不上鲁大海野蛮粗鲁的个性和行为,甚至也看不上周冲的那股子年轻的阳光的新青年的气质。她喜欢的是周朴园、周萍甚至是周繁漪,喜欢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气”、内敛,甚至是那份忧郁的“小资”气质。正如在第三幕中,鲁大海对周冲讲的:“你们有钱人的世界,她多看一眼,她就得多一番烦恼。你们的汽车,你们的跳舞,你们闲在的日子,这两年已经把她的眼睛看迷了,她忘了她是从哪里来的,她现在回 到她自己的家里看什么都不顺眼啦。可是她是个穷人的孩子,她的将来是给 一个工人当老婆,洗衣服,做饭,捡煤渣。哼,上学,念书,嫁给一个阔人当太太,那是一个小姐的梦!”“小姐的梦”,鲁贵也在剧中多次用这个词来形容四凤。地位、金钱,是每个人都有的欲望。四凤似乎并没有想要借助 周萍使她的欲望变成现实,使她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这个客厅里享受着悠闲 和忧郁,她还是个单纯的姑娘,她只是单纯地爱着周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她流露出的“小姐梦”和她心底的欲望。
这间客厅对于周冲来说,与其说是欲望,不如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境,母亲在这里,哥哥在这里,四凤在这里。他渴望的是这样一个充满亲情爱情的地方,虽然这里又暗又闷,但是他在这里看到他们就会快活。他为自己勾勒出了这样一幅温情的画面,但是他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是残缺的,是没有那么纯洁的,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这间房子的阴暗和沉闷,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爱的这三个人并没有他想象的这么单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