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转移国际视线,顺利实现“满洲国”的阴谋计划,蓄意在上海制造事端。1931年末,板垣征四郎电告日本驻上海公使馆武官田中隆吉:“外国人的目光很讨厌,在上海搞出一些事来。”据此,田中隆吉和特务川岛芳子等人密谋策划了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9日,《民国日报》等报道日本天皇阅兵遇刺的消息,日方以“侮辱天皇”为由,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抗议。1月18日,5名日僧在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附近遇袭,1死2伤。此乃川岛芳子组织日本浪人所为。日驻沪领事馆却以此为口实,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抗议。1月20日,田中隆吉指使暴徒焚毁三友实业社,袭击商店,杀死中国警察。日军舰随即驶进黄浦江,进行武力威胁。日海军驻沪特别陆战队司令官监泽幸一扬言“四小时可占领上海”。
1月26日,日本海军最高会议决定进攻上海。日驻沪总领事村井仓松向上海市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取缔抵制日货等4项条件,限48小时答复。1月28日,上海市政府答复日本总领事,表示承认日本所提4项要求,并取消各界抗日救国会。《民国日报》已被迫停刊。此时已有日舰30余艘,飞机40多架,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4000余武装日侨,陈兵黄浦江,炫耀武力。日军已完成作战准备,其海军陆战队已在浦东登陆。
1月28日午夜,日军开始攻击行动,受到当地中国军队猛烈抵抗。淞沪抗战爆发。中国驻沪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召集驻军营以上军官会议,通电全国,表示誓死保卫国土。上海56家日厂近7万工人在中共党组织发动下举行罢工,上海各界民众纷纷组织反日救国会支援我军抗战。双方激战两昼夜,日军惨败。1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表《自卫宣言》。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日作战,并以87、88师组成的五军驰援上海,张治中任军长。
2月2日,侵沪日军发动总攻,闸北展开激战。日海军编成第3舰队,野村吉三郎任司令官,协同进犯上海。因作战受挫,野村吉三郎代替监泽幸一指挥作战。
2月11日,英、美、法三国出面调停战事。2月14日,日军新司令官植田谦吉率日本陆军第9师团、第24旅团3万多人到沪参战。张治中率第5军及税警总团等到沪增援。日军进攻皆遭到中国守军迎头痛击,战况惨烈,日军进展困难。2月29日,日军第2师团等援军到沪,同时组成以白川义则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并由白川义则接替植田谦吉指挥。侵沪日军猛增,兵力达10万人左右,中国军队不足5万人。因双方力量悬殊,3月2日,中国军队被迫从上海撤退至南翔、昆山第2道防线。淞沪地区被日军占领。
3月19日,中日停战会议在英国领事馆举行,中日双方代表郭泰祺、重光葵等以及英、美、法、意公使出席。3月21日,会议确定淞沪停战三原则:(1)中国军队暂驻现防;(2)日本军队撤退到1月28日以前之原防;(3)由各友邦代表参加合组委员会,证明第1、第2项之实行。3月24日中日停战谈判会议正式开始,至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字。“协定”及其附件之主要内容为:中日停战;中日交战地区划为非武装地区,由中国警察管理;中国军队留驻现地位,恢复常态;日军恢复事变前状态;设立共同委员会。另外会议达成三项秘密“谅解”:中国政府同意取缔全国的抗日运动;第19路军换防,调离上海;中国不在浦东和苏州河南部以及龙华对岸之若干地区驻军。中国军队从此不得进入淞沪地区。
一二八上海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受到长久压抑的中国军民抗日爱国热情的大爆发。中国政府在事发后曾多次声言抵抗,并有派兵增援的计划和行动,不同于九一八事变时的完全不抵抗政策。特别是参加对日作战的第19路军和第5军等部队英勇作战,有效地打击了强敌的进攻。“自1月28日开衅以至3月2日,一月有余,其中冲锋肉搏不下数十次之多,19路军死伤官长542员,士兵8184名,第5军死伤官长349员,士兵5029名。”在一个多月的作战过程中,迫使日军大量增兵,三易主帅,付出重大代价,粉碎了日军妄图轻而易举占领上海的阴谋。据日方有关资料,日军在作战中陆军战死620名、伤1622名,海军战死149名、伤700名。
上海抗战得到了上海民众和全国各界的热情声援和有力支持。中共中央向党内外发出文告、指示,号召全国爱国阶层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义勇军,支援上海抗战,抵抗日军的进攻。国民党左派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奔走呼号,声援第19路军。上海市民、学生、工人组织义勇军、救援队等到前线与抗日将士共同战斗。各种物资、捐款从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团体运往上海。
但是由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攘外必先安内”和以内战为主的错误政策,对抗战心存疑虑,少有信心,使上海抗战以“淞沪协定”签订而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