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中国差生如何在美国逆袭上藤校

    电视剧《虎妈猫爸》里,虎妈赵薇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烦透了心,买学区房,报兴趣班。然而电视剧毕竟只讲了小学的生活,不仅仅是小学,中学、大学,孩子的成长之路危机四伏,现实中的父母们怎么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督促孩子写作业?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心让孩子接触西方教育的父母需要注意什么?北京世纪文景最近出版的这本《小狮子》也许会为我们带来答案。

    章小东,对于读者来说还是小说新手,实际上,却已经是一位文坛“老人”了。举目一看,文坛到处是她的熟人:施蛰存是她的“施爸”,张充和是她的“姨妈”,巴金是她的“老巴金”,李泽厚、夏志清、刘再复是她的忘年交,阎连科是她新作最早的大陆读者。这些我们在书本里才能亲近的“大人物”,都与她有过真实而密切的来往。章小东家学深厚,她的父亲靳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创作甚丰的作家、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更是一位了不起名的编辑家。1934年他与郑振铎合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量级杂志《文学季刊》。(曹禺的《雷雨》就是在他的推荐下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1957年,他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为其命名《收获》,并邀巴金共同主编。在章小东的笔下,父亲靳以温和敦厚,对学生和年轻人爱护有加。也正因为如此,章家总是名人云集,青年才俊往来不绝。尽管父亲靳以在章小东幼年就早早离世,章家又经历十年动乱,知交零落,但家学传统一直都深深烙印在小东心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出国热潮中,章小东带着五岁的儿子远赴美国和丈夫团聚,漂泊异乡的这段经历让她积累了两本书的素材,一本是2013年出版的《吃饭》,著名作家阎连科的评价是“阅读章小东的《吃饭》,总让人想起余华的《活着》。《活着》为了活着而不断地死去,而《吃饭》为了吃饭而活着。”章小东一家人在海外打拼几十年,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吃的权利,更有了说的冲动。于是,在小东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关于吃饭的故事,它们或温暖感人,或残忍骇人,或凄凉苦涩。在《吃饭》中,章小东把这本书献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其中就有她儿子:我的这本《吃饭 》是为我的儿子写的,我要让我的儿子知道 ,“无论在何时何地 ,最要紧的是吃饭——民以食为天!”

    而现在,章小东专门写了一本儿子成长经历的作品《小狮子》,小狮子是她儿子的小名,全书讲述了小狮子从出生到成年的故事,他如何由一个老师眼中的差生,变为入读耶鲁、牛津的年轻生物科学家。和《吃饭》一样,叙述重心也落在了她和小狮子远赴美国之后。

    不做虎妈,只做负责任的父母

    和市面上很多同类书不一样的是,章小东并没有大讲她的育儿理论,有的只是一个个最平实的小故事,展现的是一个普通孩子最真实的成长历程:小狮子初到美国,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她把孩子送去学武术,因为“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狮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她是怎样用行动说服孩子,让他主动爱上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狮子参加了学习的拼字比赛,她怎样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一举夺得全校冠军……

    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章小东认为培养的关键在于“兴趣爱好”:怎样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兴趣爱好上面,这里面是有很多的学问,最不可行的就是“硬碰硬”,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这里面首先要花费的是真心和时间。她就是从小培养小狮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让孩子在一次次竞争中脱颖而出。

    小学时,小狮子把家庭作业都揉成纸团藏在桌肚里,直到开家长会时才被发现,章小东想到了中国妈妈才能想到的方法:开车带孩子去参观贫民区,让孩子产生危机感,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能在暗无天日破败不堪的贫民区生活。小狮子果然乖乖做起了作业。

    书中记录了其他孩子和他们父母的故事:有的是承受不了儿子SAT考试没通过的事实,跳楼自杀;有的是夫妻离婚,孩子沾染上毒品,从此走上歧路;有的是生了二胎之后就不再关心大孩子,孩子心灵遭受伤害。章小东用身边人的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做负责任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普通孩子怎么爬藤?

    除了父母的悉心培养,小狮子自己也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

    很多人对美国的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在美国读书要比在中国轻松很多,那里的孩子也比中国孩子笨多了,中国小孩个个是班级里最优秀的,随便一考就可以考进好大学,前途无量……小狮子的经历足可击破这些流言,美国也有家庭作业,美国的孩子也要报各种补习班,美国的“高考”不比国内轻松多少。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