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海外图书馆更是诺亚方舟

    “数字化浪潮”正深刻影响着知识流向。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图书馆承担着知识流通的重要功能,但这一功能却被互联网催生的开放化数据日渐消解。而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出版形态发生了改变——从纸质书籍衍生到数据、图表等各种形式。藏书文化,不再是图书馆的“垄断优势”。实体图书馆还能发现下一个资源优势吗?

    肩负起研究的使命或许更适合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知识流在未来更加高效,这将大大提速社会与人文科学的研究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科技弄潮儿们,也以各种合作方式“介入”到知识研究领域中来。

    谷歌公司已与包括大英图书馆在内的40多家图书馆达成协议,将这些图书馆的书籍扫描下来后上传到网站上。与这项“图书计划”并行的,还有“艺术计划”,将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其实,无论是谷歌的“图书计划”还是“艺术计划”,在分享公共资源、广泛呈现文化遗产之外,谷歌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对用户访问数据的分析,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对,谷歌公司能发掘下一个消费趋势。

    “知识是活着的、是流动的。图书馆应该开拓多元化的方向,无论这有多难。”基廷认为,图书馆的功能导向、价值导向,将决定它们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能否赢得继续生存的机会。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