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惨的是,得不到自己的确认。莫迪亚诺继续深化自己的主题,在表现人物寻求支撑点、栖息地的同时,还刻画了人寻找自我的悲剧,使他的小说具有了另一种深刻的寓意。而这也许是20世纪文学中最耐人寻思的寓意之一。
在《寻我记》中,寻找自己的主题演绎到更明确更清晰的程度,在这里,叙述者“我”几乎丧失了全部的自我:真实姓名、生平经历、职业工作、社会关系。“我”是一个无根无底的人,一个没有本质、没有联系的飘忽影子,一个内容已完全泯灭的符号。而“私人侦探居伊·罗朗”这个符号,仅仅是他偶然的得到,他真实的一切都已在浩瀚无边的人海中被深深埋藏,他要到这人海中去搜寻一个个已然散落的零星线索,其艰难似不下于俄底修斯为了返回家乡而在海上漂流十年的经历。在这个意义上,莫迪亚诺创造了一部现代人寻找自我的悲怆史诗。
事实上,寻找自我这一深邃的悲剧性课题,不仅摆在莫迪亚诺小说中那些人物的面前,也摆在所有现代人的面前,也正因此,作家才把为人物写一部寻找自我、确定自我的传记视为一件需要“足够勇气”的事情。
在莫迪亚诺的作品里,确认自我、显现自我、寻找自我之所以特别艰巨,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人都经受着自我泯灭与自我消失。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流通过程”中,不仅有严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种种原因促发了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我泯灭与消失,而且,复杂的社会流通过程、喧嚣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加速着自我的泯灭与消失。正像《寻我记》中的“我”所感受到的:“人们的生活相互隔离,他们的朋友也互相不认识。”于是,在开放性的现代社会里,频繁复杂的社会交往竟成为这样一种情景:“千千万万的人,在巴黎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川流不息,就像无数的小弹丸在巨大的电动弹子台上滚动,有时两个就撞到一起。相撞之后,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还不如飞过的黄萤尚能留下一道闪光。”于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即便在世的时候,也不过像一缕蒸汽,绝不会凝结成型。”或者,“我们都是”海滩人“,我们在海滩上的脚印,只能保留几秒钟。”
莫迪亚诺也像法国20世纪文学中杰出的哲人作家马尔罗、加缪那样,有心于在自己的作品里碰触人存在状态中带有悲怆性的课题,力图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类状况图景。他图景中的寓意,尽管不具有马尔罗哲理那种超越精神,也不像加缪的西西弗神话那样带有坚毅的色彩,反倒有几分茫然若失、悲凉虚幻的况味,但仍不失为一种醒世的寓意。它有助于人认识现代社会中种种导致自我泯灭、自我消失的现实,也启迪人的某种自觉要求与自为意识,以挑战“海滩上的脚印只能保留几秒钟”似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莫迪亚诺具有吸引人的思想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