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如何挖掘互联网粉丝价值

    粉丝参与产品设计

  现在的网络粉丝对容纳用户参与的商品往往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如果他们在产品研究和设计阶段参与过,也许他们的部分想法会得到接受,即使没有被接受,但是他们参与和旁观了用户参与的过程,一旦产品生产出来,他们从此就会认为这个产品是“自己的”商品,他们会成为这个商品的布道者,即使有部分不完美,他们也能忍受。对此,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雷军曾这样说:“小米手机就是为用户而生的,小米公司成立半年不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卖的就是参与感。”正是在鼓励用户参与的这种理念下,小米手机最初的研发就放在互联网上,敞开门请用户一起参与研发。当时小米每周更新四五十个,甚至上百个功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这样做的难度系数很高,为了保证每周更新,必须保证2天内完成规划、2天写代码、2天做测试,可雷军硬是坚持下来了,他希望将小米手机做成一个“活的系统”,用户的需求都可以随时渗入进来。

  同样是产品的快速迭代,图书出版与手机研发不同的地方在于,手机研发是先做出一个产品,然后不断地更新换代,而图书出版往往在书面世之前,就需要反复地迭代多次。以往,对于图书的编写仅仅停留在作者与编辑之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参与进来,他们愿意表达对书稿的意见并和作者展开讨论。基于此,有些作者在书稿未定稿时就发送部分稿件上网,让粉丝针对内容提意见,或者让粉丝投票选取他们最中意的图书封面,或者制作代表图书精华的PPT文件供读者下载,并不断针对PPT内容进行升级。在反复沟通交流中,作者获得了读者对书稿的第一手反馈,这对其进一步完善书稿非常有帮助。其实,这个过程不单单是产品设计阶段,通过与读者的沟通,实际上也完成了对这本图书的第一轮公关宣传。当然,这种沟通并不以图书出版为节点,在以后图书修订、再版的时候,读者的反馈仍是非常重要的。

  粉丝热捧产品服务

  互联网工具的多样性为图书策划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也让粉丝享有了更多的服务。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公认的畅销书。这本书在最开始打动众多妈妈粉丝之后,便将粉丝吸引到了作者尹建莉的博客上。在博客中,读者看到了更丰富的育儿内容,并且开始给尹建莉写信,反映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他们在得到作者回复后,极大地增强了对作者的信任,并将自己从中受益的这本书推荐给了更多的朋友。

  常常有出版人感慨,纸质出版只有文字和图片,而互联网所呈现的是多媒体的声光电。现代人越来越喜欢浅阅读,这从用户习惯上就对传统出版不利。当然,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传统的纸质出版与电子书的出版也并非一定是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在传统出版的技术上,结合互联网新工具,一样能够得到网络粉丝的热捧。

  现在很多作者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博客、微博和微信。对于经管类、生活类等图书,作者的工作态度或是生活态度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粉丝;对于考试培训类、育儿类等图书,作者对粉丝的答疑解惑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同时,利用免费的网络课堂软件,作者还可以很方便地与读者实现语音交流,甚至利用PPT进行讲解,极大地丰富了读者体验。

  针对互联网粉丝的新习惯、新特征,出版人借助更立体的沟通渠道、反馈机制和服务方式,将粉丝、作者和出版人凝聚在一个活跃的平台上,实际上也相当于将过去“读者俱乐部”的活动多元化了。借助互联网新工具,这些交互方式将越来越丰富,粉丝在未来出版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价值也将越来越重要。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