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精雕细琢的文字、戏剧化的叙事方式以及象征性手法的娴熟运用,是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最初印象。然而真正感动我的,是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对于那个年代的生动刻画与深刻反思。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大动荡的年代。在欧洲,“传统”随着一战的炮火湮灭在废墟瓦砾中;而在美国,“传统”却随着经济的繁荣从人间蒸发掉了。整个人类社会在20世纪的头20年都处于急剧的转型中。
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福克纳、海明威、艾略特……当然,还有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他们就像海上的灯塔照亮了迷惘中的人们。每一个名字以及他们的作品都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里。
转型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困惑与抗争。菲茨杰拉德也是如此,《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就是一个对于异化了的“美国梦”的困惑与抗争。在书中,作者将自己一分为二——尼克和盖茨比。尼克理性思考,盖茨比感性追随。
盖茨比继承了“拓荒时期”的美国精神,他的理想是质朴与坚定的。在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有朝一日可以通过金钱跻身上流社会,与自己的梦中情人——富家小姐黛西长相厮守。他的这个梦想与金钱紧紧相连,却又超越金钱之上,是驱使他不断奋斗的原动力。因此,盖茨比看重金钱却不信仰金钱;他明白金钱只是通往理想的工具,并非最终的归宿。
然而,盖茨比的奋斗精神却与当时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在那个年代,“科技与金融齐飞”,社会变得空前丰富多彩,“享乐”替代“奋斗”成为社会主旋律,迷茫与空虚在喧嚣的社会中酝酿着,一切价值都被粗暴地简化成“金钱”二字。盖茨比很努力地奔跑,然而奔跑的方向却是一个悲剧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