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身份八本书——读懂张贤亮和他的时代

    2014年9月27日中午,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张贤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1955年后定居宁夏,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中篇小说《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更有《牧马人》、《黑炮事件》等九部改编自其作品的电影。他创办的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是《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作品的拍摄基地,也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影视基地之一。
    张贤亮一生坎坷,经历丰富,“作家”二字远远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让我们以他一生中的六个身份和八部代表作,读懂张贤亮和他的时代。

    六个身份

    一、作家
    对于经历过“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阶段的人来说,张贤亮的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是那个年代的作家当中最敢写的,《灵与肉》、《初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些书名放到今天都称得上大胆,联想到这些作品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写出来的,勇气就更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根据他的作品《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曾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在票价只有一角钱一张的80年代初,这部影片拿到了上亿元的票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买票看了一遍。在成为商人之前,张贤亮先用剧本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二、囚犯
    张贤亮因21岁时发表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分子”,在贺兰县西湖农场和银川市郊的南梁农场劳动改造达20余年。
    关于劳改中的饥饿,张贤亮曾有过略显黑色幽默的表述:他曾被“饿死”过。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人每天口粮只有2两,造成极度营养不良。有一次他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可能是休克了,但周围人以为他死了,就把他送到了太平间。半夜他又醒了,在求生本能下自己挣扎着爬到了门口,又晕过去了。第二天来人给他收尸,一看怎么“死人”自己跑下来了?一摸他还有点气,就给他喂治疗女性气血的中药乌鸡白凤丸。一连喂了几颗,把他吃活过来了。
    尽管有人对他的这段自述的真伪有质疑,但劳改过程让他饱受饥饿之苦,继而成为之后的重要文学素材,应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学者、作家张宏杰看来,1949年后的中国作家当中,写饥饿最好的两个人是张贤亮和莫言。

    三、主席
    张贤亮有好几个主席身份:他先后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同时他还是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的主席。
    在民风彪悍的西部圈下一大块地,挣到上亿身家,成为人们崇拜的“主席”,没点狠劲是不行的。张主席干过的强硬事着实不少。曾经有个地头蛇看着他挣钱眼红,带着三四十人,拿着家伙,把影视城的工作人员全都赶走,由他们来卖票收钱。张贤亮对他说:“告诉你们的头,他家有几口人就让他准备几口棺材,我张贤亮能叫一片人富,也能叫一家人家破人亡……”一句话,吓退了那帮人。

    四、商人
    张贤亮去世后,著名导演王家卫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他的怀念,称他在自己拍摄《东邪西毒》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张贤亮的另一个身份:商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基地。


    五、首富
    从世俗的角度看,张贤亮无疑是富有的。从2004年起,就有媒体称他是“中国作家首富”。对此评价,他也承认:“作家一般都是穷人嘛,就像‘丐帮’一样,大家都穷,相对来说我这人是最富有的,也没什么不可思议,充其量是‘丐帮’首领嘛。”一年有50万人来他的影城消费,对社会的贡献不比有50万人读他的书少。经商不丢人,成为首富更不丢人。

    六、玩家:活到老,玩到老,最想演007
    在张贤亮的众多头衔中,还有书法家、收藏家。而在他本人看来,这都是在玩。作为影视城的大老板,他有能力有资源把许多心血来潮的事办成。他曾说,无论写作还是经商,对于他来讲都是副业,正业是他一生的经历和对快乐的追求。他最后一部作品《一亿六》,以“精子危机”为切入口,有人评之为低俗。他对此满不在乎:“我还在乎别人怎么看吗?不在乎!我都已经老了,现在写东西就一个字:玩。”
    身为影城的老板,张贤亮如果想演戏,随便进哪个组,导演都不会不给面子。然而他一直没演过戏,因为实在没有他想演的。著名导演谢晋曾经想在自己的电影里给张贤亮安排个角色,结果被一口回绝。他说:“要演就演007”。至于羡慕007的原因,他用了七个字概括:“打遍天下无敌手。”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