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人文、社科等细分领域的出版机遇以及市场前景更为开阔。但如何选择最佳发展方向以及适机投资成为一个难题。此外,读者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如何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索求,继续保持人文、社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出版机构面临的挑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出版机构不仅要在研究水平与出版质量增强“内在修为”,也要在对外推广、吸引稿源等方面,从方式、途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寻求突破。
特色资源整合上线再寻读者
一些人文、社科类图书因为艰深晦涩,往往受到市场的冷遇而销售不畅。如何将这一部分产品有效利用、重装上阵,针对有效的用户群体加以推广,非常值得出版机构的探索。其中,在自身的特色资源和独有资源的基础上搭建数据库,二次寻找读者以推广相关的产品或品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
譬如,2014年7月,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正式面世。随着民国研究的逐渐升温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东方杂志》在内的民国文献资源的电子出版物日渐增多,但市面上的一些以民国文献资源为主的电子出版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包括内容缺失、系统功能单一、页面设计简陋、文字错误率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查检与研究需求,甚至可能误导学者的研究工作。因此,商务印书馆在已有的《东方杂志》期刊图像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发《东方杂志》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显然也是顺势而为。
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孙述学主任提到,《东方杂志》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前后历时两年多,期间克服诸多困难,最终达到预期设计目标。此后,商务印书馆还将基于当前的系统平台,陆续推出《小说月报》等民国期刊的全文检索数据库版本。
又如,人民出版社在2013年开发出名为“党政图书馆”的数据库,该项目是在2010年建成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局域网版。而且,党政图书馆数据库的用户指向性也非常明确,即主要供党政机关、大中院校等单位在内网上使用。
从内容上,“党政图书馆”这一数据库已实现四项主要内容的全覆盖,即我国公开出版的马列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公开发表的文件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法规全覆盖。其查询功能可达到语义水平,文字校对采用三万分之一的差错率标准,可达到直接引用标准。
此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从南京大学出版社了解到,该社在2013年12月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校社科评价中心、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共同合作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引文索引数据库”一期工程——人文科学库获国家财政部文资办文化产业创新项目立项资助,资助资金500万元。
“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将精选中文学术图书作为来源图书,统计和分析图书作者在引用学术图书、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各类文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整合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建立“中文人文社科引文索引统一检索平台”,可进行包括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集刊、学术图书等在内的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的检索。据悉,该项目是首次为中文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出版建立一个客观、科学的数据评价平台;也是首次为出版社和科研院所的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自助平台给予冷门选题契机
不同于上述数据库的形式,一些出版机构还构建新型的出版平台,结合按需出版、自主出版和众筹出版的特点,以读者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为少数冷门的人文、社科的选题提供出版新契机。实际上,此类平台已经在悄然改变甚至改造传统出版的流程和模式,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一股潮流。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上海书展上,学林出版社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自出版平台”便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该平台运营以后,将通过自助出版吸引自费选题,以众筹项目出版优秀选题,从而扩大学林出版社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选题来源。
不仅如此,作者还可以自主挑选图书的设计、销售方式,并挑选一位学林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来为其管理审、编、印流程。学林出版社也会筛选合适的项目来发起众筹。譬如,率先在平台上尝试众筹模式的《早期阿拉伯陶瓷》(学林出版社版),6天内筹集17600元,达到总费用的18%。此类小众的艺术类图书,如果没有采用众筹出版的模式,其销量和影响都会受到限制。
据学林出版社社长段学俭介绍,接下来,该平台还将研发在线排版、编辑和作者协同编纂、数字化在线发布三大引擎。自出版平台还将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依据海量的人文社科学术资源库,开发建设学术评价系统,以第三方的形式,使学术专著得到公允评价、专业评价和有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