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海书展集中亮相 引领阅读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线装本):极具艺术与收藏价值

   去年8月,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该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翔实反映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的工作历程,记录了上海这段改革开放历史。

  《实录》(线装本)的推出,既可以向世界介绍中国这种独一无二的出版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可以把朱镕基同志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思想以传统经典的样式保存下来,具有珍贵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超越》:展现中国崛起之逻辑

    继《中国震撼》《中国触动》后,张维为推出“中国三部曲”的总结篇《中国超越》。该书还被评为2014上海书展“最有影响力十本新书”。

  作者认为,这三本书有一些“共性”:广泛的国际比较﹔强势地回应了西方话语的挑战﹔尝试了话语创新,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指点江山,来评论中国和世界。除“共性”外,《中国超越》也有自己的“个性”:它谈的是中国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



《大河湾》:助力奈保尔摘得诺奖

    作为出席上海书展的重量级嘉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自然备受关注。来上海书展,奈保尔出席的第一场活动即是新作《大河湾》的首发式。

  在首发式上,谈及如何看待《大河湾》时,奈保尔说道:只要你非常认真地写作,专心地写作,就意味着你在书写未来,你书写的现在也就等于看到了未来会发生什么。《大河湾》可以称为是奈保尔的巅峰代表作,奈保尔自己也承认,《大河湾》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并成为他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理由。



庆祝无意义》:发现世界有趣一面

    作为历年诺贝尔文学奖夺奖呼声最高的作家,昆德拉在其85岁高龄写就的这本新作备受瞩目。《庆祝无意义》距离他的上一部作品《无知》写成,至今已有十余年。

  这本书的翻译者,同样大名鼎鼎,为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马振骋。在书展现场,马振骋谈了他翻译该书的一些心得。他认为生活本身“无意义”,但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迸发出许多火花,值得被庆祝。而生活本身又在这些不断的小火花中向前奔流,这就值得被珍惜。我们应该在所谓的“意义”之外,发现这个世界有趣的一面。 



《史记》(平装修订本):仍待继续深入完善

    去年8月,备受学界关注的《史记》精装修订本在上海书展上首发;今年8月17日,《史记》平装修订本在上海书展上首发,成为今年书展的一大重磅看点。

  时隔一年,又有新的增订,对此,主持《史记》修订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生群表示,《史记》版本众多,史料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点校整理,自然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在校勘、标点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到坦桑》:原汁原味展现非洲风情

   2014年恰逢中国与坦桑尼亚友好建交50周年,《到坦桑》是由被称为“中国狮子王”的陈见星,以在坦桑尼亚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基础,历时八年创作完成。该书由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亲自作序,用镜头和文字细致地描绘了坦桑尼亚引人入胜的自然人文景观,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坦桑尼亚的绝美风情。

  首发式上,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钟制宪表示,《到坦桑》是目前国内最全面的介绍坦桑尼亚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图书,“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坦桑尼亚。”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缝补内心缺失之作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或许知道马克·李维的人不多,但知道《偷影子的人》这本书的人却不少。这位法国畅销书作家携其最新作品《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亮相上海书展。在这部新作中,马克·李维讲述了一个女性追寻人生真相、缝补内心缺失的故事。

  在新书首发式上,马克·李维表示,“我的写作中通常会涵盖两个要素:一个是旅行,另一个是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或者说是奇特经历。”而《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亦可看做其创作风格的另一种尝试。



《奇山飘香》:挥之不去的乡愁

    以短篇小说集《奇山飘香》荣获1993年普利策小说奖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此次也来到上海书展举办新书签售会。

  《奇山飘香》作为巴特勒的代表作,描写的是美国南方越南移民的生活,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说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虽然这里更舒适,但处处透露出战败的沮丧、国破人亡的遗恨、挥之不去的乡愁、妻离子散的痛苦,以及文化身份的困惑,该书中文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进,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他用全新的视角将越战文学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