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文学的东西一定要有心有肺

  2014年1月1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报社主办的中国文化原创榜颁奖典礼在天津环亚马球会酒店举行,揭晓了2013年度的“中国原创文化榜”。

  此次颁奖典礼分为图书(虚构类)、图书(非虚构类)、电影、电视、戏剧、艺术、时尚、音乐八个类别,获得提名的作品包括《日夜书》、《共同的底线》、《无人区》、《致青春》、《辣妈正传》、《老有所依》、《蒋公的面子》、《青蛇》、《江湖》、《生来彷徨》等年度佳作,最终结果将由来自南方周末和八个专业评委会的40名评审委员票选推出。其中图书(虚构)的获奖作品是韩少功日夜书》。以下是颁奖典礼中的采访:

  主持人:韩老师,首先恭喜你获得虚构类图书奖,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韩少功:我感到很高兴,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我,也是对读者、评委、对2013年很多作家的一种肯定和支持,我知道这种奖项它指向的不仅仅是我。

  主持人:您这次获奖契机是新发布的作品《日夜书》,2013年是有话语权的人集体追忆青春的年份,您的《日夜书》中是不是正好符合这样一个背景?

  韩少功:我对这种态势方向不是太了解,因为我每年有半年都在乡下,那里消息比较闭塞,所以不太了解。但是作为每一代人青春都是值得怀念的,如果在回望或者反思的过程中间能够有所收获的话我觉得都是好事,每一代人都应该这样,这是一个可能是永远写不完的主题。

  主持人:你平常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呢?

  韩少功:对一般作家来说,打动他、触动他或者推动他进行创作的肯定是来自他生活体验中间刻骨铭心的某些感受,这是最重要的。文学的东西一定要有心有肺,之所以有心有肺是它要有情感、有冲动、有温情、有激情,如果没这个的话最好别干这个事,你可以去干别的,你煎烧饼、打家具、炒股票都很好。当然,我这个话可能有一些作家不同意,世界上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迫使很多创作者没有感受、没有冲动就必须写,因为这个写作一旦职业化甚至商业化以后,它是不由作者自己作主的,你的老板会要求你写,市场、读者会逼迫你写,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最自然的一种状态就开始扭曲了。不是说我内心有冲动要写,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没办法不得不写,这样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大让人满意和担忧的情况发生。我以前有一种比喻是写作是一种恋爱状态,作家和体裁和写作对象有谈恋爱的情感,欲罢不能,一吐为快,这是好作品的征召。但是我们现在很多职业化、商业化的写作它不是恋爱了,它是三陪,它没有真情实感在里面了,它也会千姿百态,也会美轮美奂,花里胡哨,但是它没有真情实感这个灵魂在里面。这就是写作两种不同的状态。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