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的改稿经验
我的本意,就是想谈谈怎样修改作品,没想到引出上面那么多的话来。好在,那些话,也都不是废话。 修改作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修正细节或者情节不完善的地方;另一个,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锤炼语言。 这里,我还要引用斯蒂芬·金的经验。关于第一点,金先生说:“当你的基本故事写出来之后,你就要想想它意味着什么了,然后用想出来的结论去充实你的第二稿、第三稿。若不这么做,就等于是剥夺了你作品(最终也是读者)的远见与深意,而正是这种深意让你的每个故事独一无二、非你莫属。”话说到这一步,已经很透彻了,无法说得更详细。毕竟,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表达意图,而作者的文学修养,也会制约稿件的修改方向。 一般情况下,初稿完成以后,都要存放一段时间,沉淀一下。这个时间多长比较合适?金先生认为最短应该有六个星期。他指的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或者其它篇幅稍短的文章,大概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我的习惯,万字以下的作品,是存放一周到两周时间。沉淀之后,按金先生的说法:“可以发现故事或是人物发展中那些巨大的漏洞。”然后,你开始打补丁吧。像我们的电脑软件一样,我们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补丁。修改,一部分的任务,就是打补丁。 修改作品,改几遍比较合适?金先生的习惯是,改两遍。最后一遍,他叫“润色”,重点放在语言上面。 润色的重点在于删除,而不是增加。删除稿件中枯燥的部分,还要删除虚头巴脑的词汇,不必要的副词、形容词、转折词之类。 金先生在写作的早期,读高中的时候,收到一家杂志的退稿信。信很潦草,也不长,但从此改变了他修改作品的方式,帮了他“天大的大忙”。之后他的好运气就来了,很多杂志的编辑开始跟他交流,他的写作水平,也随之有了明显提高。要知道,此前的投稿,他连手写的退稿信都很少收到。 那封退稿信上写的是:“不错,但太松。你得改得紧凑些。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祝好运。” 就这么简单。但在有心人眼里,简单的东西,有时并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