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购书前必读 关于《末日逼近》当前这一版本,有几件事情,你当下便应知晓,甚至是在走出书店之前。故此,我希望自己早已抓住了你的心——真心希望你此时正站在最近文学作品“金”专柜前,腋下央着其他选购书籍,而且一本书正翻开在面前。换句话说吧,我希望你钱夹尚安全地躺在你口袋之时,自己便已牢牢抓住了你的心。准备好了吗?好呐,谢谢。我尽量简短一点。
首先,这部小说确非一部新作。倘怀此误会,建议你趁自己还在收银台安全距离之外,赶紧打消此念头,免得钱从你的钱夹,跑进了我的腰包。《末日逼近》初版面世已逾十载。
其次,较之于初版,此书并非一部彻底全新之作。旧有人物,你会发现,行止并无悖原状;故事脉络,亦如从前,并不会将你——我忠实的读者——引领向某个全新的方向。
当前这《末日逼近》是原先旧作的拓展版。如我所言,你会发现旧有的人物行止并非大异从前,不过你却又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物,虽状如从前,却经事远远要多。要不是觉得这好些事情更有趣,甚至更富启迪意义,我也绝不会投身这浩大工程了。
但如果此书确非你之所愿.请千万别买。如果已经买了,就请保留好你的购物票据。因为你所购物的书店在将款项划回你账上或退现时,需要那东西。
而假使这拓展本合你心意,就请随我往前走走吧。我有好些东西要告诉你呢。我想我们可以慢慢地聊,到前面转角的地方。在黑暗中。
之二:购买后必读 确切地说.这不算是前言,而是对于新版《末日逼近》存在理由的一个说明。小说初版便已够长,因此不少人——甚至很多人——会认为,作者应是倚重自己作品颇受欢迎,于是自我放任,将此小说肆意扩展拉长。我不希望招此诟病,但同时也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如此的批评己如箭在弦。因为好些评论者到底认为,该小说初版便已够浮泛,够冗长了。
是否该书初版就够冗长,或这新版真的交冗长了,我且将此问题留给各位读者去判断。我只想借前言这小小篇幅做个说明,我之所以要再版《末日逼近》,是因为当时初版实为应特定群体读者之愿,而非为我自己或任何读者个人所作。要不是觉得先前初版丢弃的这好些内容能让故事更丰富多彩,我也不愿这么做。当然,要说我心里不犯嘀咕读者会多大程度上认同,那也是撒谎。
我不想细数《末日逼近》如何成书的过程,免得让人烦——小说创作的思路谁也没多少兴趣,除了创作者流。他们常认为,成功的畅销小说,总该有某种“秘诀”。但实际上没这回事。你心生一念;接着某个时节,男一念头又蹦了出来;你便将这二者或一系列的念头连缀起来;好几个人物(开始时往往比较模糊)自然不期而至;某种收束结局在作者脑中呈现出来(虽然真到结尾时,很少有与原先构想一模一样的);这过程中,作者相机而动,备了纸笔或打字机或者其他文字处理器具,便坐下来。有人问我说“你是如何写作的?”我无一例外的回答是:“一个个的字写,”结果也无一例外地被一笑而过。但事实上我真是这么写的。听上去简单得不可思议,但想想中国的万里长城吧,如果有兴趣:一块块的石头垒,伙计。如此而已。一块块的石头垒。不过看得出来,你会觉得,这样的狗屁道理就连没有望远镜的古人也明白。 万一有读者对此真感兴趣,《死亡之舞》最后一章有讲述。是我1981年关于恐怖小说的一个综述.写得比较散乱,不过很好懂。我这不是给那本书打广告,而只是说如果需要,可以上那里面找去——写那些文字,尽管其内客本身并非多有趣,却是对全然不同的另一问题的解说。
关于本书新版,不得不提及的一点是.初版时曾在终稿的基础上被删去了大约四百页的篇幅。不是编辑的要求;若是如此,我宁愿任它保持初版模样,自生自灭去。
删节乃是应财务部之恳请而为之。他们稍一合计,发现该书出版成本相当于我过去四部精装书的费用,并且认定标价12。95美元市场最能承受(朋友们,乡里乡亲们,对比一下现在这书价格!)。他们于是问我是否愿意进行删节,或者让编辑部的人为我代劳。我老大不情愿地答应还是自己操刀吧。我觉得,对于一个屡屡被指责患文字腹泻症的作者而言,自己这已算是相当不错啦。初版里面,唯有一处——“垃圾桶”长途跋涉从路易斯安那州去拉斯维加斯——似乎是尤为碍眼。
如果什么都原封不动搬过来,大家不禁会问.还犯得着吗?岂不是真的太自以为是啦?希望最好不是这样;否则.我这如此长一段宝贵生命可就白费了。事实上,我觉得,凡是真正好的小说,其整体效果必然大干部分之和。不然,《糖果屋》下面这本子便堪称佳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