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平洋彼岸的一出“辱华”风波,把英语小说《蝇王》推入了中国人的视野。特编发此稿,以供读者品评。 《蝇王》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在1954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时代》周刊在2005年将《蝇王》列为从1923到2005最佳100部英语小说之一,《泰晤士报》2008年将戈尔丁列为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位英国小说家中的第三位。 小说描写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架撤离儿童的飞机在太平洋一座荒岛附近失事。拉尔夫和一个戴眼镜的、肥胖的、绰号叫小猪仔的孩子在海滩发现了一只海螺。拉尔夫便用这只海螺作为召集孩子们聚会的号角。在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合唱团,合唱团的头儿是红发少年杰克。在这次集会上,虽然合唱团的团员们没有选拉尔夫,具有“真正的领导才能的”拉尔夫仍然被选为了头儿。孩子们同时决定,这只海螺轮流为大家所有,谁拥有这只海螺便拥有召集会议和演说的权利。拉尔夫于此立即决定点燃一个信号火堆,大家轮流维护火堆。如果有轮船经过,他们便可以得救。 由于无所事事,在孩子们中间滋生了一种恐惧感,他们开始认为岛上有类似基督教《圣经》中的别西卜的“野兽”存在。拉尔夫坚决认为岛上并不存在“野兽”。而象征人性中最糟糕的一些品格的杰克则分庭抗礼,鼓噪岛上确实存在“野兽”,并发誓要杀死“野兽”。杰克召集他手下的合唱团团员们,包括正在信号火堆那儿值班的人,去猎杀一头野猪。这次行动使他们错失了一次被拯救的机会,眼睁睁看着一条过路的船驶走了。 一次,两个守护信号火堆的孩子看到一个失事战机飞行员的尸体和他的降落伞,误以为这就是“野兽”,跑去告诉了大家,引起一阵恐慌,同时也使拉尔夫和杰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不久,杰克决定带领一些孩子到岛的另一端叫石头城堡的地方去,他声言“野兽”就住在那儿。为了吸引其他孩子前往,杰克他们提供烤猪肉供大家分享。同时,他们在自己脸上涂抹泥土,以掩饰自己人性的一面,创造了一套古怪的原始的礼仪,包括向“野兽”提供戳在杆儿上的猪头作为祭品。一个叫西蒙的孩子,在小说中代表人的善良的一面,无疑是一个“耶稣”式的人物,在漫游中无意发现了这只猪头,猪头上已爬满了苍蝇,成了“蝇王”。实际上,这猪头在小说中是一种图腾,象征恶,象征撒旦。同时,西蒙这孩子相信猪头会跟他说话,猪头说,所谓“野兽”是他们杜撰出来的,真正的“野兽”在他们的心中。他发现了那战机驾驶员的尸体和降落伞,证明所谓的“野兽”只是尸体而已。但是,正当他要将这一信息告诉所有的孩子们时,含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被杰克他们误认为是“野兽”,而被那些疯狂的孩子们在一场同样疯狂的“舞蹈”中将他撕扯致死,就像耶稣受难一样。 这时,杰克他们决定要占有小猪仔的玻璃镜片。这玻璃镜片在小说中象征科学的力量和社会的理智精神。在原始的小岛状态下,那是引火的唯一手段。他们野蛮地袭击了拉尔夫和他的朋友们的住处,抢劫了眼镜,回到了他们的石头城堡。在紧张对峙的时刻代表理性的拉尔夫拿着海螺,在近视并患有气喘病的小猪仔的陪伴下,去石头城堡,想要回镜片。杰克的挚友罗杰在动物性的驱使之下从高处扔下一块偌大的卵石,将海螺打得粉碎,并击向小猪仔。象征一定权力的海螺被击打得粉碎,这预示了一种无序、混乱生活的开端。性格最为平和、理性的“唯一的如大人般的”小猪仔死了。拉尔夫得以逃脱。 在追逐拉尔夫的过程中,杰克他们将森林点燃,大火将大部分的小岛烧成一片焦土。由于大火,路过的一只海军战舰找到了他们。拉尔夫扑向一位海军军官,失声痛哭,痛哭小猪仔的死和“纯真的丧失”。 这部隐喻性的小说主要就是描写人性从按规则和平地、和睦地相处到被人的内在的原始本能冲动所驱,心灵中的黑暗达到极端,恣意妄为,从善到恶,从道德到非道德,从理性到非理性,从秩序到混乱,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堕入了原始本能、暴力与野蛮状态。 这部小说也表明,人们在原始状态下,由于恐惧,会想象出一个超自然的存在,比如“野兽”。这种超自然的存在左右着人们的观念、思想和精神意志。这类似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到头来,孩子们才发现他们敬畏、祭拜的“野兽”只不过是一具战机飞行员的尸体和迎风鼓号的降落伞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