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前后,梁漱溟相关图书的出版远不及现在火热,那时,梁培宽多次联系出版社,经过三四年才得以把一本著作再版。出版后,梁培宽背着父亲的书到处推销,他对记者形容当时的情形:“我们请书店代销,还不是包销,你卖不出的我们可以再拿回来,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书店不愿接受,或者以四五折的超低折扣压价,卖出去就是赔的。”
近些年情况大为不同,许多出版社争相出版梁漱溟的著作,梁培宽连连表示“应付”不过来了,只能挑一些专业、老牌的出版社来合作。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社科一部编辑部主任何晓涛作为梁漱溟系列图书责任编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及未来的出版计划:“2005年“世纪人文系列丛书”收录《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等5本书;2010年,“梁漱溟作品集”首批3种《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乡村建设理论》新装上市。但非常遗憾,梁漱溟生前没有写过一本完整的自传性书籍,仅仅出版学术著作,不能突出梁老鲜明的个性。今年,我们与梁漱溟家人共同整理编辑《梁漱溟文稿手迹选(壹集)》,首次原色影印了梁先生的文稿手迹,分为3册,系梁漱溟先生文稿手迹最大规模的集结出版,将分批陆续推出。梁漱溟长子,88岁高龄的梁培宽是本书的编者,撰写了本书的前言《为此书致读者》一文。我们想通过手稿影印出版的方式,直接呈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梁漱溟,让读者有直观的感受,更易于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更易于了解梁老。接下来还会将梁老的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能够直接呈现具体历史情境和他个性特点的内容整理成书陆续出版。”
此外,何晓涛特别提到新版《我生有涯愿无尽》中一篇题为《老来回忆此生》的文章,认为其中《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应引起学界重视。这是梁漱溟一生从少壮到中年思索解决中国问题几经曲折转变臻于成熟的具体规划,“梁老说这篇文章"总结主张,却远非当初感触问题一念兴起时所及料矣"。”何晓涛表示。
汪东林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出版有关梁漱溟的文章与书籍,成果颇丰,如《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反面教员”梁漱溟》等。2013年9月,汪东林的新作《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和记录他与知名民主人士交往的《为了忘却的岁月》先后出版,作为梁漱溟晚年政治生活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这些作品的出版为研究梁漱溟提供了更多详实的一手资料。
梁漱溟研究的重要作品、艾恺的《最后的儒家》,及其自述文录《我生有涯愿无尽》,也于今年再版重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