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少儿阅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此后,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发起、全国72家出版社共同参与的少儿出版界反低俗联盟在京成立并发出倡议,少儿出版工作者要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出版工作根本要求,着力推出更多优秀少儿出版物,自觉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守护者。而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三部门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十年千种”少儿图书在国庆期间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这些图书的共同特点。 阅读,从来都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阅读如一面镜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教育。阅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滋养,给予孩子自由成长、无穷探索的广阔空间。阅读如此重要,比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读什么。少儿阅读一样需要“大作品”。在中宣部等三部门推荐的百种图书中,既有经受了时间淘洗、影响了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青春万岁》《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之作,也有曹文轩、陈丹燕、伍美珍、黄蓓佳等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而9月下旬刚刚颁出的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更是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的一次最新检阅。这些都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少儿图书创作出版繁荣发展的积极态势,是广大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单位、少儿工作者自觉肩负责任和使命、努力为青少年写好书出好书的结果。 纵观近年来的少儿图书阅读情况,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认为,从门类上看,少儿图书长篇创作繁荣,童话创作坚挺,低幼文学崛起,诗歌与散文创作状态良好,科幻文学取得较大进步,纪实和寓言类作品还有待提高。少儿图书的题材丰富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图画书的发展也开始由引进版发展到大力推出原创作品,许多本土化的图画书受到小读者的追捧。他说:“中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少儿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越来越多,在令人欣喜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优秀的少儿图书要有童心,葆有纯粹的心地,优秀的作家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明快飞翔的想象和乐于体味的心灵。” 在被问及“孩子应该读什么书”时,高洪波表示,还是应该尽可能去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以及当代作家创作的充满正能量、弘扬价值观的优秀作品。男孩儿和女孩儿的不同阅读需求也应该得到重视,通常来讲,男孩子更喜欢充满冒险精神、幻想色彩的作品,这可以使他们从中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勇敢刚强、意志坚定的阳光男孩。而女孩子可能更喜欢温柔的、充满诗意的作品。由于当前童书市场确实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社会和成年人应该加强对孩子阅读的引导,为孩子们提供更有意义的精神食粮。 将一生都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的任溶溶在90岁时创作出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这部作品也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中以全票获奖。一说到少儿阅读,他总有说不完的想法和话题。他觉得,好的作品不光是给孩子看的,也应该适合成年人阅读,像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都是如此,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该是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不是哄孩子、逗孩子开心的,大家要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作家,因此就要具备所有作家应该有的修养,包括文学修养。 类似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以《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等获得过多个儿童文学奖项的作家曹文轩认为,优秀的少儿图书首先得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工具书,必须得讲究艺术性。对青少年读者来说,有时候悲剧性的作品比喜剧性作品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孩子们当然需要快乐,可如果只有快乐,不懂得流泪,也不成”。面对纷繁复杂的童书市场,曹文轩也提醒家长们,要帮助孩子选择图书,不妨把选书眼界放得开阔些。看一部作品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一个非常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如果这部作品的作者认为他的作品拿回家给自己的孩子看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对其他孩子来说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