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得主周嘉宁新作《荒芜城》引热议

  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周嘉宁的长篇小说新作《荒芜城》最近由世纪文景出版后,引发网友追捧和热议,有读者评论说“它是向内的,敏感,勇敢,私密,澎湃,像刀一样剖开自己。”

  周嘉宁最不喜欢被扣上“80后”的帽子。1998年,原本想要成为记者的她开始了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和译著数十本。她的硕士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评价:“(周嘉宁是)同批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最有文字质感,但却不是最受关注的。”

  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周嘉宁不再满足于青春成长小说的创作,而具有了更宽阔的视野,作品开始聚焦成年人生活的现实。她说:“以前接触到的都是年轻人,这两年接触的都是一些年纪比我大的人,比如说四十岁以上的人。在他们身上会看到一种很清晰的状态,就是精神上面暗的东西越来越多,内心是空的、焦虑的。我对他们这种状态很着迷。人普遍的那种无所追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什么都无法改变,路越走越窄,最后总是失望……这种状态,我特别想写。”

  作为《鲤》文字总监的周嘉宁现专职从事写作和翻译。《荒芜城》可以算作她转型的一个节点,这部作品既写了青春的迷惘和残酷,也写到了成人世界的空虚和荒芜。

  《荒芜城》的灵感来自周嘉宁一段真实的经历,这段经历对她至关重要。周嘉宁说:“在北京的三年我独自完成了成长中最困难的部分,而写作《荒芜城》的两年则是一个自我废置的过程。”这段经历促使周嘉宁开始动笔,终稿于去年春天。在这部小说里,周嘉宁构建了一座“荒芜城”。“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是荒芜的,迫切需要一些炙热的东西,哪怕感情,去填满它。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人心都是荒芜的,人人都像空心人,孤独地在世间漂泊,相互之间无法沟通,无法相爱。”在小说里,她细腻而深入地挖掘人物的隐秘情感,她的小说故事算不上传奇,却有着“一拳将人打倒在地”的力量。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大城之间,周嘉宁机敏地写出了‘浮世’和浮于世上的心。”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