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的电子书包发展,以2010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2010年之前是以技术商和设备商为主导的电子书包探索阶段。例如金蟾、汉王、方正、英特尔、联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大方正、方正阿帕比、天闻数媒等企业积极推广电子书包,以推广终端设备和电子书包网络平台为特点,在教育信息化基础上开展电子书包学校应用的探索。2010年年底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电子书包的试点工作。各地政府部门积极推导,试点学校“小试牛刀”,出版企业积极涉足电子书包,并取得初步成功。例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广东出版集团、人教社、高教社、外研社都在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数字课堂、数字校园、虚拟实验系统等领域开发了相应的产品,并在有关学校开展试点和应用实验。以上海虹口区电子书包试点为例,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电子书包试点工作,通过上海市数字出版专项基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积极扶持电子书包系统平台建设、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电子课本研发、数字教育出版与电子书包标准研制等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前期通过政府基金项目申报审批的方式,扶持传统教育出版社从事数字教育产品和电子课本的开发研制;待研制和试用成功后,电子课本等产品将以政府采购的方式购入电子书包系统;此外,对数字教材的编写制作、生产发行、版权保护,乃至电子课本定价和购买方式都进行了前期的预研究,在出版界和教育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电子书包内应该装些什么?
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教育信息化系统是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电子书包的试点学校对电子课本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呼声很高,“电子书包里面没有电子书”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十分缺乏。此外,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数字教育产品,简单地停留在“媒体搬家”层面,研发考试题库产品、应试测评产品,并没有从数字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上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教育部于2012年年底正式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计划为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地区师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富媒体资源进入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电子书包系统,如何通过数字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绩效,培养适应新世纪数字技术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这是一个值得目前教育界、技术界、出版界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应该整合自身的优质资源,在某一品种和项目上力求突破,为数字化教育生产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数字产品。那么什么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笔者认为,优质的数字教材、权威的工具书、科学规范的电子书、可视化的知识单元、知识数据库、优质的视听材料、影像视频、动画和3D的虚拟成像作品、数字教学工具、数字学习工具、软件系统以及各类思维工具,包括语义组织工具、动态建模工具、可视化工具、知识建模工具等,这些可以在数字教学环境中被教学的施受双方调用的部件和系统,能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探索性学习需求。
例如美国的一所学校,老师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学生通过调用数字校园系统的世界气候数据库和世界经济数据库的数据,导入一个可视化的建模工具,非常简便地绘制出关系图,通过自主观察,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在我国应该归为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美国人却通过可视化的建模工具,让小学生来研究了,可见数字化教育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教育前景是多么的美好。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数字出版与传播硕士点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