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时代,杂文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著名杂文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有不少出新之举,例如他此前出版的两本杂文集《病了的字母》、《新子不语》以及刚刚问世的新作。
4月1日,陆春祥发了一条微博:“给孔子老师和鲁迅先生拍个电报:论语体《焰段》,杂文味《焰段》,焰段来了。”《焰段》正是陆春祥新作,“NEW杂文系列”第三本——200多个短章,看似碎片化的文字,却直指现实生活百态。
当天,《焰段》首发式在上海举行,陆春祥还就“微时代的微表达”话题与知名学者葛剑雄进行了一场对谈。次日,本报记者专访陆春祥,他再谈《焰段》与微阅读时代的杂文创作。
以《焰段》为名
陆春祥的书名素来独特,如为他赢得鲁迅文学奖的《病了的字母》,又如早前的杂文集《鱼找自行车》等等,皆令人过目不忘。新书取名“焰段”,非要他解释一番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书名《焰段》出自宋元杂剧,也叫‘艳段’。焰段的本义是宋元杂剧中较为简短的剧本,可以单独演出,亦常用作正剧演出前的一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灭也。”作者取“焰段”之形,讽喻指向却明确,“将整个古今中外的社会都看作一个大舞台、将每个人都看作舞台上的演员,我们的人生就如焰段!”
在他看来,《焰段》有三层意思:一,像火焰一样,噗嗤一下就燃完了,几十秒钟的阅读,会让你倍感轻松;二,焰,光亮,锋芒,喻义杂文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意义,在捧腹喷饭中回味;至于第三,焰段,通艳段。你若要浮想联翩,作者却忽地一盆冷水泼来,“都是正儿八经的,出版局仔细审读过的!”
关于新书,陆春祥这样定义——微叙事杂文。“微”不难理解,书中收入都是短章,基短的百余字,最长也不过三四百字。“叙事”怎讲?答:“杂文虽属议论性文体,但我认为表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叙事这种功能表述亲切,读者愿意看,况且叙事本来就有表达思想观点的功能,就如诗这种体裁都可以观、可以怨一样。如果一个事件表意清楚了,就没必要再议论。”
正经文章游戏做
《焰段》中的文章,或戏谑,或严谨,或荒诞,或写实。如此,陆春祥下笔一改杂文旧面貌。“我的杂文表达方式往往是正经文章游戏做。人们生活在焦虑、郁闷、忙碌的时代,想让人愉快地接受你的观点,不能板着脸孔。”陆春祥不愿人们将他的杂文与鲁迅式杂文等同,“说起杂文,人们传统认识中就只认为是匕首和投枪。殊不知,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鲁迅的时代完全不同,杂文自然也有不同的使命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外界评价当下杂文创作式微,陆春祥听来未作反对,他也思考个中原因。上述提及的“鲁迅式杂文”的旧印象,他认为是原因之一;再者,网络影响下纸质书都受到空前冲击,杂文本就不太受人关注,影响必然;第三点,是质量。
葛剑雄说,好的杂文该是这样,“道出人人心中所有,写出各个笔底所无”。奔着这个目标,陆春祥在《焰段》中使了狠劲,“这种微叙事杂文应该做到叙事简练而生动,结构精致却完整,思想深邃有张力,杂七杂八显魅力。我不一定都做到了,但我在努力。”
《焰段》的出炉,大概就是陆春祥努力的成果。“《焰段》和《病了的字母》、《新子不语》一样,写作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以上。2007年,我曾尝试仿《日知录》的形式,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一小段,结果,坚持了一段时间,没能修得正果,但有许多内容成了《焰段》中的章节了。”
微只是一种形式
微阅读时代已然来临。面对读者碎片化的阅读趋势,有作者仍固守传统,也有如陆春祥这样的作家,投身“微写作”的全新表达方式。他笑言,“有许多人不屑的,边角料,无利可图。有人能力强,能做大事,我平时只写些杂文随笔,‘微’这种形式也不错。”
形式是碎片式的,内容又是怎样的呢?
陆春祥这般回答:“周作人先生好像说过,儿童绝不是未成熟未长大的大人,正如女人不是男人一样,他们各自占有着独自的世界。同样的道理,微杂文和一般的杂文也是相对有别的。它应该有自己的结构,绝不是把长文删节了后的短文。什么样的杂文才算微杂文?我脑子里大致是这样框定的:字数肯定不长,几十字,数百字,都可;结构肯定也要相对完整,可以有叙有议,也可以只叙不议,当然还要适合阅读。”
在陆春祥看来,碎片化阅读的出现是由网络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亦如文言文之“微”都是时代的产物。“四书中,《孟子》最长了,也只有三万五千来字,现在的博士论文要比这个长呢。至于《大学》呢,只有区区一千六百来字,现在随便写一篇博客,都可以超过这个。这些经典为什么这么短?因为要刻在竹简上。字数多了那也是学富五车噢。”话锋一转,陆春祥又说,“但这种‘微表达’会不会成为主流趋势,现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