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懂的中国股评家

  
    在国外,股票专家选的股票,跑赢猴子所选股票的概率只略高于50%,所以,股票投资有“打败猴子(Beatthemonkey)”一说
分析手段:牛头不对马嘴
  中国股市目前流行的技术分析并不能解决中国本身的市场问题,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中国的技术分析流派是源自台湾和香港。台湾的分析法则更是源自欧美,而香港却与英国颇有渊源,这种舶来的技术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技术分析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大多是西方历代的股评家依据西方股市发展的轨迹逐渐形成的。西方股市长的有200多年的历史,短的也有100来年的历史。它们已经成熟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西方的股评家也逐渐掌握了这种“个性”,于是形成了能基本反映西方股市运动规律、并为西方证券界所接受的不同流派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理论。
  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其交易手段与资金回转周期是完全不同的,以中国为例,也时常会变化,时而T+0时而T+1,这个时候再用同一种一成不变的指标来分析,估且不论这种指标正确与否,单是那个参数问题就值得斟酌。
还有一个非常初级的常识问题是包括海外市场的分析师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即除权后的跳空缺口问题,目前我们对图形的形状迷信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无怪乎我们的股民爱把股评家们称为算命先生,但这其中却破绽百出。
  点击任何一个西方财经网站的主页,都难看到技术分析文章,在股市论坛里也极少见到有股民讨论技术分析,金融证券专业MBA课程里也没有一门讲的是技术分析!因为西方经典投资理论认为,一个公司的股价是由对该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来决定的,而只有通过对基本面的分析,尤其是财务分析,才能预期公司的未来盈利,未来突发事件将可能改变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因此将引起股价波动,而未来事件是不可预知的,因此,股价也是不可预知的,此外,根据完全市场理论(EfficientCapitalMarket),所有已知的信息都已反映在公司的股价中,股价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任何人能一直准确地预测股价,所以,股票投资有“打败猴子(Beatthemonkey)”一说:股票专家选的股票,跑赢猴子所选股票的概率只略高于50%。
    即使是技术分析,也不是任谁都能做的,简单地只将一堆数字输入电脑,然后由电脑生成一堆图表,看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只有中国的神仙股评家才能做得到,稍有统计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经处理的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分析员要想从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必须拥有深厚的统计学和数学知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北美从事技术分析的专家一般都拥有统计学或数学的博士学位,金融证券专业MBA一般不从事技术分析,因为MBA的课程里只有1到2门统计学课程,用来做技术分析力不从心。
    财务分析最容易做到与国际接轨,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目前市场中流行的财务分析手段都是西方财务分析手段照搬。尽管如此,财务分析仍然不能解决中国股市中的基本问题,在海外,因为法制的健全,企业很少做假账,账面的东西与实际运作相去不远。但在中国,却很少有不作假账的企业。那么,我们面对一份掺了水分的报表,即使我们的分析方法再科学,也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它如基本分析、市场分析,更是摸不着边的事,整个一自说自话,自以为是,信誓旦旦,“分析”完后,对否只有天知道了。
    股评家为股民所诟病的几种现象:
    一是业务水平较低,市场判断经常发生方向性错误。
    二是一些股评不敢负责任,或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或避实就虚,使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
    三是与恶庄联手,散布谣言,指鹿为马。这类股评家虽属个别,但在中小投资者中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美国的股评基本上都是通篇的国际经济分析,公司的深度报道。而中国的股评,大多是一些图表、指标、均线、波浪的堆砌,与极不负责任的结论和建议
中美股评家之区别
    某证券营业部组织股评报告会的时候,请了一些上市公司调研人员和著名股评家,结果做公司分析的专家大受冷落,而大讲被发明人亚当斯自己都抛弃的KDJ与RSI的股评家却大受欢迎。
    美国的股评界有所谓的行业分析师与图表分析师之分,那是因为市场太大的缘故,如果不进行专业分工,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他们太累了。就说国内的股评人士,面对1000多家公司,如此多的约稿、如此多的股评、如此多的活动,再加上每天必须要看“大盘”,他们哪有时间去做公司调查、哪有时间去看年报,他们能作出深度的基本分析吗?显然太过苛求。
    股评正如彼得林奇所说的正在挑战一种不可能。有一些股评家不但造势,而且对股票的上涨等作出了极具煽动性的并且肯定性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仅违法,而且吃力不讨好,因为证券法规里明文规定,对股票的上涨或下跌不能作出肯定性的意见。
    尤其悲哀的是,有的股评家不懂装懂,看到图形漂亮就说逢低吸纳,看到图形不好看就叫逢高减仓。反正,嘴巴两大片,说话不负责。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