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上龙与村上春树经常被相提并论,并称为“W村上”。 如果将村上春树的小说比作爵士乐,那么村上龙的作品则是“重口味”表现反社会题材的摇滚乐。
这两位同姓村上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且私交甚笃,曾发表了对谈录《要走,不要跑》。面对同样的都市图景,村上春树在作品中把玩着孤独,善于从枯燥乏味中发掘乐趣,与生活真实保持距离感,格调较为优雅而宁静,喜怒哀乐爱憎表现得并不强烈。相比之下,村上龙的作品,比较“重口味”,主要反映都市生活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村上龙1952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佐世保在日本常年发挥军港的作用。高中时代,他曾和伙伴们组织摇滚乐队。彼时正值反对日美安保军事同盟的高校学生运动达到高潮,佐世保也不断发生抗议美军航母停泊的学生示威游行,村上龙目睹学潮,内心深受震动,于是,他解散了摇滚乐队,加入校内新闻俱乐部,开始学习写作。
1970年,村上龙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但不到半年即被学校开除,之后在东京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两年的放浪生活。横田基地是驻日美国空军的核心。村上龙在此地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性、毒品等各方面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两年放浪生活后,村上龙重新开始校园生活。1976年,他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结合亲身经历,表现了初涉人世的青年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感到的困惑、压抑和无奈,青年们“大梦醒来无路可走”,只能以寻找刺激来发泄和消耗自己的青春活力,成为“一部非常规的青春小说”。以后,村上龙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
此度,上海译文重新引进四部村上龙作品:《心醉神迷》(1995)是人性探索题材的长篇;小说《伊维萨》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聚焦被日本主流社会所抛弃和漠视的边缘人、另类人;《第一夜 第二夜 最后一夜》(2000)讲述的是作家与初恋女友相隔二十年情缘再续的爱情故事;《音乐的海岸》(1997)试图探讨音乐和生命的关系。
除了这几类题材,村上龙的创作还包括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超时代题材、社会经济问题题材、当代日本教育问题题材等。
值得一提的是,村上龙注重向青年一代传达人生思想,认为年轻人没有既得权益,是最无私而且充满希望的一代,他要通过作品让青年人理解人生的苦难,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努力寻找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