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要塞》是出于怎样的机缘?
那大概是学校出门拐弯一溜旧书店中的一家,在成堆的成功学秘籍和三分钟食谱中,竟然藏着这样一本缓慢又凝滞的书,乍见简直让人有种跌入平行时空的感觉。全场书籍八块一本,二十五块一斤,可惜《要塞》只孤零零一本,最后还是归了朋友。
好吧,当时谁能预见到这本书竟然会重版呢?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世纪文睿新出了马振骋译的整套“成为小王子之路”──《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要塞》和《南方邮航》(其中《人的大地》《南方邮航》一度激起了我们学法语的兴趣),而当时一起趴在地上,侧耳细听盒子里小羊呼吸声音的朋友却早已远在异乡。
带着《要塞》走四方的朋友好几年后还觉得愧疚,在里昂的小王子雕像前拍下张张失焦的照片,连同祷告山上失魂落魄的玫瑰花香一齐打包寄给我,留言写的却是“今天早晨,我修剪了我的玫瑰树”──这事儿做得简直和《要塞》中描述的那个老园丁一样拙劣。
不过也确实如此,如果《小王子》留下的是一段关于时空的感伤记忆,《夜航》带给读者的是穿梭于风流云变中的苦心和热望,那么近似于语章体的《要塞》里,能分辨出的可能只是零碎一地的断章残篇。按照圣埃克苏佩里的写作习惯,完美的成稿“在于无物可减”,而他这部写作时间跨越了十年却依然处在素材累积阶段的遗稿虽然略显粗糙,从全书来看,行文的风格也不甚统一,各段落之间的关系疏零散漫,甚而许多观点的提出也显得没头没脑,这些无可回避的“硬伤”都难免留给读者些许遗憾。
海棠无香,鲥鱼多刺,杰作总在未完成时戛然而止。然而,也许正如罗伯特·康特斯所评论的,《要塞》“是圣埃克苏佩里最差的作品,其中也有他最佳的篇章。”与其将其作为完整的、已成体系的作品来苛求,毋宁将其看做是一本随感集,如马可·奥勒留之《沉思录》,萧沆之《解体概要》。尽管尚未经过严密的打磨,仅就这些时时闪现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如井水、如铃铛、如星星的笑声一般的句子本身,就已如窥见过神迹般,会在每一个风吹麦浪的时刻,透露作者未及细述的风景。这些思想和文字的碎片,被圣艾克苏佩里自称为“脉石”,通过它们,读者可以遥想起圣埃克苏佩里漂泊的十年里的生活点滴,更可以与其他各本著作成为互文相互观照,事实上,无论是关于玫瑰,关于沙漠,关于泉水的歌声,在《要塞》中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有趣解读。
当然,不管怎样,对于每一个仍在等待小王子归来的读者而言,阅读任何关于圣埃克苏佩里只言片语都是不需要理由的。早在最开始的第一秒,他们早已心甘情愿地成为了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在每一个下午四点,翘首盼望。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之间,听风过麦浪的声音,回忆起他们共同的童年。
|